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底簟的意思、底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底簟的解釋

謂根基,基礎。《朱子語類》卷一二四:“‘思而不學則殆’,正謂無底簟便危殆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底簟(dǐ diàn)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由“底”與“簟”二字組合而成,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境及字源進行解析:


一、字義分解

  1. 底(dǐ)

    • 本義:指物體的最下部分或根基,引申為“基礎”“底層”。

      《說文解字》釋:“底,山居也。一曰下也。”

    • 引申義:在器物語境中可指墊襯之物(如“箱底”“席底”)。
  2. 簟(diàn)

    • 本義:竹席,特指精細編織的涼席。

      《說文解字》:“簟,竹席也。”

    • 古例:《詩經·小雅·斯幹》載“下莞上簟”,即下層蒲草席、上層竹席的組合。

二、複合詞“底簟”的釋義

底簟指鋪于底層的竹席,強調其在席具組合中的基礎鋪墊功能:

例證:

《周禮·天官·玉府》載“掌王之燕衣服、衽席、床笫”,鄭玄注:“笫,簟也。衽席,單席;床笫,卧簟。” 其中“床笫”即含底層竹席之意 。


三、文化背景與權威參考

  1. 古代起居制度:

    先秦至漢代,貴族階層普遍使用“莞+簟”雙層席制(見《禮記·内則》),底簟為防潮必需。

    來源:王力《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簟”字條釋義。

  2. 文字學依據:

    “簟”從“竹”部,明确其竹編屬性;“底”從“廣”(房屋),暗示空間位置關系。二者組合符合漢語“修飾語+中心語”的構詞法。

    來源:漢典(www.zdic.net),“底”“簟”字形解析。


四、現代使用與文獻記錄

該詞罕用于現代漢語,主要見于古籍及考據研究。權威辭書收錄情況:


參考文獻

  1.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2. 鄭玄注, 賈公彥疏. 《周禮注疏》. 上海古籍出版社.
  3. 王力. 《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 商務印書館.
  4.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5. 漢典(www.zdic.net),“底”“簟”檢索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

“底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說明:

  1. 基本釋義
    指根基、基礎,常用于比喻事物發展的根本依據或支撐。例如《朱子語類》中提到:“‘思而不學則殆’,正謂無底簟便危殆也”,強調基礎的重要性。

  2. 構詞解析

    • 底:本義為“最下面的部分”,引申為根基、基礎(如“底層”“底稿”)。
    • 簟:原指竹席,此處與“底”結合構成複合詞,通過比喻義強化“基礎”的概念。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學術讨論中,形容學問、思想體系的根基。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屬于較為生僻的詞彙。

  4. 相關例句

    • 《朱子語類》卷一二四:“正謂無底簟便危殆也。”
    • 提到“底簟”與“底下書”并列,均指有深厚根基的著作。
  5. 注意事項
    該詞易與“簟”的本義混淆,需結合語境判斷。若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朱子語類》或古代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愛親罷列巴黎公社杯中醁辮髻邊涯摽顯筆尖兵勢筆劄鳪衣不有查私麤麤道殺丢臉發薪風從虎,雲從龍負局挂鏡線含忖韓江黃棍假塟浸洗積雪草既已乩語開口見膽靠手曠惰廊下餐量定俚民六尚六笙詩論根倫族落魄不偶門罅沐薰牧子南華鳥爪甯宅平台仆遫錢埒七角八角青地窮本設陷濕墊世塗視野霜醉殊特算總賬土耦人想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