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寫的标記。 宋 王暐 《道山清話》:“有數銀盃,知縣既醉,不知下落,銀盃各有鐫識。”
“镌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字面含義:指通過刻寫留下的标記或符號。
文學化表達:在部分語境中,引申為“銘記于心、難以忘懷”的抽象意義。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道山清話》原文或權威詞典釋義。
镌識(juān shí)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刻劃、銘記(某事、某人等)。通常用來形容深深銘記在心中的事物。
镌識的部首是钅(金),筆畫數為17畫。
镌識在《康熙字典》中有記載。繁體字為鐫識。
在古代,镌識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說文解字》的解釋,镌是指“用刀雕刻”,識是指“認識、知道”。因此,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更注重形象的表達,如刻在金屬上的“镌”字,表示以刀雕刻的方式來記錄信息。
1. 她用文字将這段美好的回憶镌識在心中,永不磨滅。
2. 這個老藝術家将自己一生的經曆镌識在這幅畫作中,呈現出了深深的情感。
3. 他用雕刻刀在石頭上镌識了他和妻子的名字,象征着永恒的愛情。
組詞:銘記、銘刻、镌刻、銘心、銘感。
近義詞:銘記、銘刻、刻骨銘心。
反義詞:遺忘、忘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