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約之數。《管子·海王》:“吾子食鹽二升少半,此其大曆也。” 尹知章 注:“曆,數也。”
(2).官修的曆法。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技藝》:“ 樸 能不用算推古今日月食,但口誦乘除,不差一算。凡‘大曆’悉是算數,令人就耳一讀,即能暗誦。”參見“ 小曆 ”。
“大曆”一詞在漢語詞典中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年號釋義
“大曆”是中國唐代宗李豫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時間跨度為公元766年至779年,共計14年。該時期以文學創作繁榮著稱,代表詩人包括“大曆十才子”(如錢起、盧綸等)。在曆史文獻中,“大曆”常與唐代政治制度、文化發展相關聯,例如《舊唐書》記載“大曆中,改元制禮”。
二、曆法釋義
古漢語中“大”含稱頌之意,“大曆”可指代具有特殊意義的曆法。例如《辭源》解釋為“尊稱帝王頒布之曆法”,體現古代“天人合一”的政治觀念。此用法多見于明清文獻,如《明史·曆志》載“大曆既定,以正農時”。
注:本文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中國曆史年表》(中華書局,2012)及《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5)等權威辭書。
“大曆”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多種解釋,以下為詳細分析:
一、作為年號的解釋(主要含義) 大曆是唐代宗李豫的年號,使用時間為766年十一月至779年十二月,共13年。此時期屬于中唐階段,是安史之亂後唐朝恢複與調整的關鍵時期,具有以下特點:
二、其他古籍中的釋義
三、詞義辨析 需注意“大曆”與“晚唐”的區别:大曆屬于中唐初期,而晚唐一般指唐文宗太和年間(827年)之後。
參考資料:可通過、8、9進一步了解年號曆史背景;、5可查閱古籍釋義。
百六班朔寶刀未老備馬贲若車轶牀母賜封搭客兜婁奪誤迩狹反複無常放眼世界翻録腓神經風燭幹龍高居深拱過詞酣笑徽客間隔降箕賤皮潔正瘠己肥人警勸戢孴開母蘭輿兩利令辰陵山磨牙目不忍覩袍套乾宇起娘奇缺齊疏善視身材生哭人申志淑德說戒所及胎骨鐵棒磨成針吞敵外補外羅院武事污髒下放瞎奶相襯霞岫械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