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淑德的意思、淑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淑德的解釋

美德。《漢書·王莽傳中》:“昔 齊太公 以淑德累世,為 周氏 太師,蓋予之所監也。”《後漢書·崔寔傳》:“母有母儀淑德,博覽書傳。” 唐 裴铏 《傳奇·崔炜》:“ 田夫人 淑德美麗,世無儔匹,願君子善奉之,亦宿業耳。” 明 劉基 《雞鳴曲》:“ 齊妃 播淑德,感彼蟲薨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淑德是漢語中褒揚女性品行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善良美好的品德,尤指女性具備的溫婉賢淑、仁愛貞靜的德行。以下從詞典釋義與文獻用例角度分層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說文解字》釋為“清湛也”,本義指水清澈純淨,引申為純潔、善良、美好。《爾雅·釋诂》載:“淑,善也”,如《詩經·關雎》“窈窕淑女”即形容女子品性娴靜美好。

    來源:《說文解字注》《爾雅》

  2. 本義為“升、登”(《說文》),後演化為道德、品行。《廣雅》釋“德,得也”,指内在修養外化為善行,如《周易·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來源:《說文解字》《廣雅疏證》


二、複合詞釋義

“淑德”作為合成詞,最早見于漢代文獻,強調女性内在美德與外在行為的統一:


三、經典文獻例證

  1. 《後漢書·列女傳》

    記載班昭“博學高才,有淑德之行”,贊其學識與品德兼備,成為後世女子教化典範。

    來源:《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唐代墓志銘

    如《大唐故李夫人墓志銘》稱“夫人秉心淑德,柔明婉嫕”,體現唐代對女性“柔順明理”品德的推崇。

    來源:《唐代墓志彙編》(上海古籍出版社)


四、現代語義延展

當代語境中,“淑德”仍用于褒揚女性傳統美德,但更側重修養與善良的本質,如:

“她待人謙和,處事公允,鄰裡皆稱其有淑德之風。”

該詞常見于人物評述、家風論述及文化研究領域,承載中華倫理文化的延續性。

來源:現代漢語語料庫(北京大學CCL語料庫)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4. 《唐代墓志彙編》(上海古籍出版社)
  5. 北京大學CCL現代漢語語料庫

網絡擴展解釋

“淑德”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女性的品德修養,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淑德(拼音:shū dé)指女性溫柔賢淑、善良美好的品德,常用來贊譽符合傳統道德标準的女性美德。該詞由“淑”和“德”組成:

二、曆史淵源

  1. 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漢書·王莽傳中》:“昔齊太公以淑德累世,為周氏太師。”,此處指家族世代傳承的美德。
  2. 傳統用法
    古代多用于表彰女性品德,如民國碑文“淑德可風”即贊頌某女性品德高尚,堪為典範。

三、具體表現

淑德包含以下特質:

四、現代應用

如今“淑德”多用于文學或正式場合,例如:

五、相關成語

“賢良淑德”常與之連用,強調女性兼具智慧、善良與德行。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如唐代《傳奇·崔炜》),可參考相關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白兔公璧馬兵形閉囚不厭其詳裁糾槽頭買馬看母子炒刺車胎钏子除月楮紙淡宕黨強啖函帱載大眼賊得主東鄰西舍敦率方切偾仆嫁雞逐雞解紅鲸鬣金張館金盞菊掎挈揪揪狂望凜遵麗樵排洪般逸鋪蓋卷犬書群議認死扣子任性妄為柔潤入套三善道折錢失隕受息守則順局四面楚歌隨驢把馬孫媳婦鐵字挺屍銅綫未或舞榭歌台誤作非爲香蘭素韅靷小馮小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