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翠鬟的意思、翠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翠鬟的解釋

(1).婦女環形的發式。 唐 高蟾 《華清宮》詩:“何事金輿不再遊?翠鬟丹臉豈勝愁?”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越歎》:“春衫袖,血淚斑,風沙滿面捲翠鬟。”

(2).指美女。 宋 梅堯臣 《次韻和永叔退朝馬上見寄兼呈子華原甫》:“吟寄侍臣知有意,翠鬟争唱口應乾。”

(3).比喻秀麗的山巒。 宋 楊萬裡 《題王亞夫檢正岘湖堂》詩:“西峴山光照舊廬,北湖水色漾新居。翠鬟夜欲淩波去,玉鏡晨當掃黛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翠鬟”是一個古典文學中形容女子發式的優美詞彙,具體釋義如下:


一、字義解析

  1. 指青綠色,常用來形容如翡翠般明麗的光澤,象征生機與華美。《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釋義為“青綠色”,引申為色澤鮮明之物,如“翠翹”“翠钿”等首飾均含此意。

  2. 指環形發髻,特指女子盤繞成環狀的頭發造型。《漢語大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明确其本義為“婦女的環形發髻”,如“雲鬟”“香鬟”等詞均以“鬟”表發型。

合成詞“翠鬟”:

指女子梳成環狀、飾以翠玉或泛着青黑色光澤的發髻,兼具形态與色彩的雙重美感。


二、文學意象與象征

  1. 容貌之美

    常見于詩詞中形容女子秀發如雲、妝飾精緻。例如溫庭筠《菩薩蠻》中“水精簾裡頗黎枕,暖香惹夢鴛鴦錦。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藕絲秋色淺,人勝參差剪。雙鬓隔香紅,玉钗頭上風。”雖未直用“翠鬟”,但同類型詞彙均指向女子發飾的華美(《全唐詩》卷五百九十一,中華書局)。

  2. 青春與高貴

    “翠”色象征生命力,“鬟”的造型多屬年輕女子,故“翠鬟”暗含青春盛年之意。李賀《美人梳頭歌》“纖手卻盤老鴉色,翠滑寶钗簪不得”中,“翠滑”即形容發髻光潤(《李賀詩歌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情感寄托

    在懷人詩詞中,“翠鬟”常代指所思女子。如晏幾道《鹧鸪天》“憑誰問取歸雲信,今在巫山第幾峰?愁黛空長描不似,舞腰消瘦怯難同。夜寒袖薄須添錦,樓上簾垂月滿栊。清淚斑斑知有恨,忍看螺髻搖金蟲”中,“螺髻”“金蟲”與“翠鬟”意象相通,均借發飾抒寫相思(《小山詞》,上海古籍出版社)。


三、文化意蘊

“翠鬟”不僅描繪具體發型,更承載古典審美中對女性儀态的理想化想象: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辭書出版社,2010年。
  3. 彭定求等編《全唐詩》,中華書局,1960年。
  4. 王琦等注《李賀詩歌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7年。
  5. 晏幾道《小山詞》,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6. 曹雪芹《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

(注:因古籍原始電子資源鍊接穩定性不足,此處僅标注權威出版物信息,讀者可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查閱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翠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婦女環形的發式
    指女子将頭發盤繞成環狀的發髻,常見于詩詞中描述女性妝發。例如唐代高蟾《華清宮》詩:“何事金輿不再遊,翠鬟丹臉豈勝愁?”

  2. 借指美女
    通過發飾代稱女子本身,如宋代梅堯臣詩句:“翠鬟争唱口應乾”,即以“翠鬟”指代歌女。

  3. 比喻秀麗的山巒
    用于文學中形容山色青翠、輪廓柔美的景象。如宋代楊萬裡詩:“翠鬟夜欲淩波去,玉鏡晨當掃黛初”,将山巒比作女子的發髻。


二、詞源解析


三、文學應用

該詞多出現于古典詩詞,兼具寫實與意境功能。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哀聲歎氣辯訴並然秉信長更垂勳搭白黨仇丁折釘頭磷磷斷路器餓殍滿道防澇符篆幹船塢高挑子高矚肐膝功能染料軌式顧省谷雨萍鶴發松姿和良恒情恍惘鹘莽魂飄魄散婚俗将無同羯鼓解穢濟護襟裾馬牛進掃九英梅恺恻開益領使溜裘牛頓色散實驗濃醇劈空迫烈骞衣七十鑽如夢初醒傷觸使鹿世網舐癰吮痔首領樹恩檀府騰頓田衣龆稚土蟲萬玉享牛攜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