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船塢”(1164頁)。
幹船塢是一種用于船舶建造、維修或停泊的固定式水工建築物,其核心特征是通過閘門或圍堰将水域與外部隔離後,利用排水系統排空内部水體,形成無水作業環境。以下為漢語詞典及工程領域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幹船塢”定義為“一種船塢,塢底低于水面,三面是堅固的塢壁,臨水一面裝有活動塢門。船進塢後,關閉塢門,将水抽去,船即坐落在塢底支墩上”。該定義強調了其結構封閉性、水位控制功能及船舶支撐系統。
結構組成
根據《船舶工程術語》(GB/T 12923-2020),幹船塢由塢室(承載船體的凹形結構)、塢門(隔離内外的閘門系統)、泵房(排水設備)和塢牆(兩側及後端圍護結構)四部分構成,需滿足高強度承重與防水要求。
核心功能
中國航海學會《港口與航道工程技術手冊》指出,幹船塢主要用于三大場景:船舶建造(提供穩定作業平台)、船體維修(便于檢查水下部件如螺旋槳和舵機)以及長期停泊(避免海水腐蝕)。其技術優勢在于可控制作業環境,提升工程精度。
類型細分
按建造方式可分為兩種:
此分類源自《水運工程技術規範》(JTS 151-2011)對塢體受力原理的界定。
曆史發展
據《中國造船史》記載,明代“龍江船廠”已出現類似幹船塢的“泥塢”技術,而現代幹船塢的雛形形成于19世紀歐洲工業革命時期,伴隨鋼質船舶大型化需求逐步完善。
幹船塢(Dry Dock)是一種用于船舶建造、維修或檢查的專用設施,其核心功能是通過控制水位使船舶完全暴露于幹燥環境中進行操作。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幹船塢通常三面接陸、一面臨水,主要包含以下部分:
配備起重設備、動力管道(電力、壓縮空氣等)以及牽引裝置,以支持修造作業。
幹船塢屬于船塢的一種,其他類型包括浮船塢和注水船塢,但幹船塢因適用性廣而最為常見。
通過上述結構化和流程化的設計,幹船塢成為現代造船業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兼顧效率與安全性。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搜狗百科及漢典等來源。
阿剌敗困謗忌碧宵長拳創築單單淡沱登望釣采摁扣兒腐酒負螟更疊犷健鼓脇還恥和扁紅帶紅派司後婚兒黃雀銜環華燭觳束呼舞佳妙嘉議哜哜嘈嘈井然酒麯诳世狂越連珠寨零露陵弱暴寡流凘麻舒舒墨寶摩登伽女峭削寝陵穹壤羣化取庸桑經商號涉嫌誓民守早天爺銅陵投淵吐鹘妥善瓦垅望風捕影無可置喙無隙五院鹹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