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殍滿道的意思、餓殍滿道的詳細解釋
餓殍滿道的解釋
殍:餓死的人。滿路都是因饑餓而死的人的屍體。形容饑荒災禍嚴重,人民大量死于饑寒的慘狀。
詞語分解
- 餓殍的解釋 餓死的人。亦作;餓莩;塗有餓莩而不知發。;;《孟子;梁惠王上》詳細解釋亦作“ 餓莩 ”。.餓死的人。《後漢書·仲長統傳》:“及至一方有警,一面被災,未逮三年,校計騫短,坐視戰士之蔬食,立望餓殍之滿道
- 道的解釋 道 à 路,方向,途徑:道路。鐵道。志同道合。 指法則、規律:道理。道德。道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道學。傳道。修道。 方法,辦法,技術:門道。醫道。 指“道家”(中國春秋戰國
網絡擴展解釋
“餓殍滿道”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è piǎo mǎn dào,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指道路上滿是餓死的人,形容饑荒或災禍極其嚴重,導緻大量百姓因饑餓而死亡的悲慘景象。
“殍” 指餓死的人,“滿道” 強調屍體遍布道路的觸目驚心()。
出處與背景
- 最早出自東漢哲學家仲長統的《昌言·損益篇》:“坐視戰士之蔬菜,立望餓殍之滿道,如之何為君行此政也。”
此句批判統治者無視民生疾苦,導緻災禍蔓延()。
用法與語境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定語或分句,用于描述災荒、戰亂等極端社會狀況()。
- 近義詞:餓殍載道、哀鴻遍野。
- 反義詞:豐衣足食、國泰民安()。
曆史與文學引用
- 該成語在古籍中多次出現,如《後漢書》和李大钊《大哀篇》均用其描述災禍慘狀,體現其曆史厚重感()。
現代意義
- 現多用于文學或曆史叙述,警示後人關注民生、避免社會動蕩。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口語化()。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文獻用例或演變,可參考《昌言》相關研究或曆史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餓殍滿道一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餓殍滿道一詞是形容在某地發生了大規模饑荒或餓殍遍布的可怕情景。以下是相關信息:
- 拆分部首和筆畫:餓殍滿道這個詞的拆分是餓(頁饣)+ 殍(歹)。其中,“頁”是餓的部首,饣是它的右部;“歹”則是殍的部首。
- 來源: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文學作品中,用來描繪饑荒或災難後的景象。它形象地表達了人們在饑荒之中的苦難和悲慘景象。
- 繁體字:餓屍滿道(港澳繁體字)
-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餓被寫作飹,而殍則被寫作殮。
- 例句:這個小部落經曆了長時間的幹旱,最終導緻了餓殍滿道的情景。
- 組詞:餓棒(饑荒)、殍體(餓死的屍體)
- 近義詞:餓鬼橫行(饑荒肆虐)
- 反義詞:人滿為患(人口過多,資源充足)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