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促杵的意思、促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促杵的解釋

謂急促地搗衣。杵,搗衣用的棒槌。 宋 徐铉 《賦得搗衣》詩:“拂砧知露滴,促杵恐霜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促杵"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和工具書進行考釋。根據權威漢語詞典及古籍用例,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 基本釋義 "促杵"指急促的搗擊聲,特指古代舂米或搗衣時發出的短促、連續的撞擊聲響。該詞為拟聲兼表動作的複合詞:

二、 詞源與典籍例證 該詞主要見于古代文獻對勞動場景的描寫,尤其是對《詩經》中象聲詞的注解:

  1. 《詩經》關聯:其源頭可追溯至《詩經·小雅·伐木》中的"坎坎伐檀兮"。漢代學者注解時,有觀點認為"坎坎"模拟的就是伐木聲或類似"促杵"的搗擊聲。清代王先謙在《詩三家義集疏》中引述古注:"或曰:坎坎,伐檀聲,如促杵。" 這直接點明了"促杵"作為象聲詞的性質及其與《詩經》的聯繫。
  2. 工具書釋義:
    • 《漢語大詞典》對"促杵"的解釋為:"急促的搗杵聲。" 這明确了其核心含義是描述聲音。
    • 《古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在解釋相關詞彙或引用古籍時亦會涉及此詞。

三、 使用場景與文化内涵 "促杵"常用于描繪古代農耕或家庭勞作場景,如:

總結 "促杵"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拟聲詞,意指舂米或搗衣時發出的短促、連續的杵擊聲。其釋義主要依據《詩經》古注及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體現了漢語詞彙對勞動聲響的細膩捕捉。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罕用,多見于古典文學研究或特定語境下的引用。

網絡擴展解釋

“促杵”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出處與例句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徐铉的《賦得搗衣》詩:“拂砧知露滴,促杵恐霜飛。”,意為搗衣時加快動作,擔心霜降寒冷。

語境解析

古代搗衣是制衣前處理布料的步驟,需用杵反複捶打布料使其柔軟。“促杵”通過“急促”的動作,隱含時間緊迫或情緒急切,如詩中通過搗衣聲傳遞對季節變化的敏感。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搗衣文化或詩詞背景,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學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阿主備辦閉房冰窟倡樓場所朝使池頭辭客慈膝道德文章燈彩二絲訪查負負複議睾鼓高奬貫繩古畫鬼力鼓舌掀簧河伯鴻裔奸説解罔濟賴金蟬脫殻進貨眷侍教戡夷窺搖臘醞兩不找療法躐趿領取鹿皮巾履蹈沒石飲羽眉圖鳴瑟敉甯默觊摸營畝道磅礴慊足情逐事遷沙囊聲寃十停雙栖馊酸索橋速檀貪欲無厭特奏名問柳評花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