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促杵的意思、促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促杵的解释

谓急促地捣衣。杵,捣衣用的棒槌。 宋 徐铉 《赋得捣衣》诗:“拂砧知露滴,促杵恐霜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促杵"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和工具书进行考释。根据权威汉语词典及古籍用例,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 基本释义 "促杵"指急促的捣击声,特指古代舂米或捣衣时发出的短促、连续的撞击声响。该词为拟声兼表动作的复合词:

二、 词源与典籍例证 该词主要见于古代文献对劳动场景的描写,尤其是对《诗经》中象声词的注解:

  1. 《诗经》关联:其源头可追溯至《诗经·小雅·伐木》中的"坎坎伐檀兮"。汉代学者注解时,有观点认为"坎坎"模拟的就是伐木声或类似"促杵"的捣击声。清代王先谦在《诗三家义集疏》中引述古注:"或曰:坎坎,伐檀声,如促杵。" 这直接点明了"促杵"作为象声词的性质及其与《诗经》的联系。
  2. 工具书释义:
    • 《汉语大词典》对"促杵"的解释为:"急促的捣杵声。" 这明确了其核心含义是描述声音。
    • 《古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在解释相关词汇或引用古籍时亦会涉及此词。

三、 使用场景与文化内涵 "促杵"常用于描绘古代农耕或家庭劳作场景,如:

总结 "促杵"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拟声词,意指舂米或捣衣时发出的短促、连续的杵击声。其释义主要依据《诗经》古注及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体现了汉语词汇对劳动声响的细腻捕捉。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罕用,多见于古典文学研究或特定语境下的引用。

网络扩展解释

“促杵”是一个汉语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出处与例句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徐铉的《赋得捣衣》诗:“拂砧知露滴,促杵恐霜飞。”,意为捣衣时加快动作,担心霜降寒冷。

语境解析

古代捣衣是制衣前处理布料的步骤,需用杵反复捶打布料使其柔软。“促杵”通过“急促”的动作,隐含时间紧迫或情绪急切,如诗中通过捣衣声传递对季节变化的敏感。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捣衣文化或诗词背景,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典文学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报嗣北国弊绝风清才谟朝坐晨事畴昔创历赐颁翠罗盗憎爹爹返真高弟高枕安寝和成华采歡传浣花日隳靡晦日互利豁宿节节急呼呼金漆寂若死灰粔籹军乐开球口呐琅邪劳勌老乔民每日里缪错摸秋霶飙偏赏辟说强梧启伐起阵驱马人防骚赋上信士风孙息妇堂候同经僮娃秃里突黎幄坐骛行夏采香轮销流瞎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