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宿恥的意思、宿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宿恥的解釋

舊恥;積年的恥辱。 漢 趙晔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道祐有德兮, 吳 卒自屠。雪我王宿恥兮,威振八都。”《後漢書·班超傳》:“不動中國,不煩戎士,得遠夷之和,同異俗之心,而緻天誅,蠲宿恥,以報将士之讎。”《舊唐書·房玄齡傳》:“未經旬月,即拔 遼東 ,前後虜獲,數十萬計,分配諸州,無處不滿。雪往代之宿恥,掩 崤陵 之枯骨,比功較德,萬倍前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宿恥”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宿恥”指長期積壓的恥辱或因過去的錯誤、羞辱而産生的羞愧感,強調恥辱的“曆史積累性”。例如,古代文獻中常用來形容君主或國家未能雪洗的舊恨(如《吳越春秋》中勾踐滅吳後稱“雪我王宿恥”)。

2.詞義拆解

3.用法與語境

4.相關詞彙

5.讀音與争議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例或現代引申義,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宿恥

宿恥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對于過去的恥辱或丢臉的事情感到羞愧和未能釋懷。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宿(sù):宀(mīan)+ 一(yī)+ 八(bā); 恥(chǐ):耳(ěr)+止(zhǐ);

來源

宿恥一詞最早出自《論語·大學篇》,意為人們應當保持恥辱感,牢記深感恥辱、不敢犯過去錯事。

繁體

宿恥(sùchǐ)是宿恥的繁體字,意思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宿恥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宿恥的寫法是宀(mīan)+ 人(rén)+ 巴(bā)+ 止(zhǐ)。

例句

1. 他對于自己的過去行為感到宿恥,因此決定改過自新。

2. 她一直忍受着宿恥的痛苦,沒有勇氣去面對以前犯下的錯誤。

組詞

宿命、宿敵、恥笑、恥辱

近義詞

羞愧、懊悔、慚愧、忏悔

反義詞

臉皮厚、不知羞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