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着樵者之服。 宋 劉克莊 《寄趙昌父》詩:“世上久無遺逸禮,此翁白首不彈冠……何因樵服供薪水,得附高名野史間。”
“樵服”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宋·劉克莊《寄趙昌父》
“世上久無遺逸禮,此翁白首不彈冠……何因樵服供薪水,得附高名野史間。”
該詞以“樵夫之服”為意象,既指實際衣着,也承載着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簡樸、隱逸精神的推崇。
樵服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即“樵”和“服”。
“樵”字的部首是“木”,表示與木材有關的事物。它的筆畫數是12畫,“樵”在字形上由兩個“束”字相拼構成。
“服”字的部首是“月”,意為衣服。它的筆畫數是8畫,在字形上是由“人”和“月”兩個字組合而成。
樵服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農耕社會。樵者是指那些靠砍伐樹木為生的人,他們需要穿着特定的衣服進行工作,這種衣服就被稱為樵服。
樵服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樵褲」,多用于古籍或傳統文化中的書寫。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樵服的古代漢字寫法為「樵褲」,其中“褲”指的是褲子。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穿着一身樵服,提着斧頭走進山林。”
樵服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使用,如樵夫、樵火、樵舍等。
與樵服近義的詞語可以是衣物、服裝。
與樵服反義的詞語可以是裸露、裸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