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兔角龜毛”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該成語字面指“兔子長角,烏龜生毛”,兩者均為自然界不可能發生的現象,因此比喻有名無實的事物或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二、出處與演變
三、用法與語境
四、文化内涵
成語通過自然界不可能的現象,批判了現實中虛假、空泛的事物,常用于文學或口語中,增強表達的形象性。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大智度論》《搜神記》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詞義:兔角龜毛是用來形容人或事物極為細小、瑣碎或吹毛求疵。
拆分部首和筆畫:兔 (卯字旁, 7筆), 角 (見字旁, 7筆), 龜 (龍字頭, 9筆), 毛 (亻字旁, 4筆)。
來源:兔角龜毛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高啟的《水浒後傳》一書中。其中寫到:“林沖雖然英勇,膽量卻有些兔角龜毛。”後來被人們引用并流傳至今,用于形容傾向于小題大作、挑剔瑣碎的人。
繁體:兔角龜毛。
古時候漢字寫法:兔 (耳朝上彎曲, 尾巴垂下), 角 (兩條彎曲的尖角), 龜 (甲殼形狀的龜身), 毛 (疏密不一的細長毛發)。
例句:
1. 他對别人的做事方式總是太兔角龜毛,看不得一點小瑕疵。
2. 這位老師上課非常兔角龜毛,對學生的作業總是要求嚴格。
組詞:
兔步龜行、三毛流浪記、烏龜、龜縮。
近義詞:挑剔、苛刻、一絲不苟。
反義詞:大而化之、不拘小節、隨隨便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