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峻。 唐 劉禹錫 《韓十八侍禦見示嶽陽樓詩因令屬和故足成六十二韻》:“戕風忽震盪,驚浪迷津涘。怒激鼓鏗鍧,蹙成山巋峗。”
“巋峗”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發音為kuī gǔ,形容山勢險峻、高聳挺拔的樣子,強調山峰的陡峭與獨特形态。
詳細解釋
該詞多用于描繪自然景觀,如山巒的雄偉險峻,也可引申形容其他事物高大、陡峭或形态獨特的特點。例如:“遠處巋峗的山峰直插雲霄,令人望而生畏。”
使用場景
若需進一步了解詞語的典故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古典文學作品或權威詞典。
《巋峗》(讀作kuī wǔ)是一組漢字組成的詞語,包含了兩個漢字,“巋”和“峗”。
“巋”是從岩石山峰景觀形象,表示高聳、峻峭的意思;“峗”是一個本義不明的字,多用于地名,沒有獨立的含義。因此,《巋峗》整體意義是指高聳峻峭的山峰。
拆分“巋”字,可以看到它的部首是“山”,而“峗”字的部首則是“山”和“丨”(豎)。
“巋”字的總筆畫數是8畫,它的寫法是:先寫“山”字的左邊兩個豎,接着從頂部橫折,最後畫出下方的斜線;而“峗”字的總筆畫數是9畫,寫法是:先描繪框架輪廓,然後按照順序依次書寫小的部分。
巋峗的繁體寫法為:巋嶭。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巋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如《說文解字》中所示,“巋”字的古代寫法是“挂”,而“峗”字的古代寫法則是“山”字加上附加的橫折線。
1. 那座巋峗的山峰,幾乎觸摸了雲朵。
2. 他們驅車穿越了一片片巋峗的山區,來到了村莊。
組詞:巋峗山、巋峗峰、巋峗地貌。
近義詞:峻峭、險峻、陡峭。
反義詞:平坦、平緩、平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