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韓獹逐塊的意思、韓獹逐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韓獹逐塊的解釋

古代駿犬韓盧追逐土塊。比喻白費力氣,徒耗精神。《景德傳燈錄·王敬初常侍》:“供養主才坐,問雲:‘昨日 米和尚 有什麼言句,便不得見?’ 王公 曰:‘師子齩人,韓獹逐塊。’ 米師 竊聞此語,即省前謬。”參見“ 韓盧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韓獹逐塊”是一個源自佛教典籍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為比喻白費力氣、徒耗精神。以下是綜合不同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該成語由兩個典故元素組成:

  1. 韓獹/韓盧:古代傳說中的駿犬名(《戰國策》中韓國的名犬)
  2. 逐塊:追逐土塊 整體意為名犬不去追捕獵物,反而追逐無用的土塊。

二、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宋代佛教典籍《景德傳燈錄》中的禅宗對話:

王敬初常侍曰:“師子齩人,韓獹逐塊。”
(獅子咬人是真本領,名犬追土塊是徒勞)

三、用法解析

  1. 貶義用法:形容做事抓不住重點,在無關緊要處耗費精力。
    • 例:研究學術若隻糾結細枝末節,便是韓獹逐塊。
  2. 哲學引申:禅宗中暗喻修行者不應被表象迷惑,要直指本心。

四、争議說明

有少數說法(如)認為該成語指“事物被撕成碎片”,源于韓長孺書籍被毀的故事。但此版本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是地域性解釋或訛傳。學界主流仍以《景德傳燈錄》的禅宗釋義為準。

擴展建議:

若需了解相關成語,可參考“韓盧逐塊”“眈眈逐逐”等類似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韓獹逐塊:詞義及來源

《韓獹逐塊》這個詞可以理解為一種手法或策略,用于形容某人或某組織在面對困難或敵對情況下,采取分而治之的方法,逐個擊破,一塊一塊地解決問題。

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韓(韓韋)獹(犬貌)逐(辵豖)塊(土果土)。其中,“獹”是指一種貌似狗的野獸,“逐”表示追趕或驅逐,“塊”表示一塊一塊的意思。

《韓獹逐塊》這個詞來源于《左傳·僖公十一年》的記載。當時,韓國受到周朝的進攻,采用了将獹肉分塊投給犬進行訓練的策略,以此比喻韓國将敵人分割成幾塊,逐一擊敗。

繁體字寫法

在繁體字中,《韓獹逐塊》可以寫作《韓獺逐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韓獹逐塊可以寫作「韓獺逐塊」。

例句

有時,面對複雜的問題,我們需要采取韓獹逐塊的策略,逐個擊破,分而治之。

組詞

- 韓國:指一個東亞國家,首都為首爾。

- 逐個:指一個接着一個,逐個地。

- 分而治之:指将複雜的問題分成若幹個小問題,分别解決。

近義詞

近義詞可以是分割處理、分解處理、逐項處理等。

反義詞

反義詞可以是整體解決、一攬子解決、統一解決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