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樓名。在今 浙江省 杭州市 。 宋 蘇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之二:“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 下水如天。” 宋 辛棄疾 《念奴嬌·西湖和人韻》詞:“欲説當年, 望湖樓 下,水與雲寬窄。” 鄧廣銘 箋注引《臨安志》:“ 望湖樓 在 錢塘門 外一裡,一名 看經樓 。 乾德 五年 錢忠懿王 建。”
望湖樓是中國古代著名樓閣,主要與杭州西湖相關,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背景。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地理位置與别稱
望湖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畔,具體在斷橋東側、少年宮廣場西側,傍湖而建。曆史上曾名“看經樓”“先得樓”,由吳越王錢俶于北宋乾德五年(967年)初建,宋代更名為望湖樓。
建築特色與景觀
現存建築為20世紀80年代重建,為雙層木結構歇山頂樓閣,青瓦朱檐,宏麗古雅。登樓可俯瞰西湖全景,湖光山色盡收眼底,有“天容水色綠淨,樓閣鏡中懸”的意境。
曆史文化影響
望湖樓因蘇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一詩聞名天下,詩中“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生動描繪了西湖驟雨初晴的奇景。辛棄疾、王安石等文人亦曾在此題詠。
現狀與功能
現為西湖重要景點,兼具茶樓功能,遊客可品茶觀景,感受“水與雲寬窄”的獨特意境。
注意:陝西富平縣另有一處同名建築“望湖樓”,為近代重建的紀念性樓閣,與杭州望湖樓無直接關聯。
《望湖樓》是一種中國傳統建築,通常建在湖邊或山上,供人觀賞湖景或山景之用。
《望湖樓》的部首是木(木字旁),包含13個筆畫。
《望湖樓》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在詞中有一句“望樓船、望遙天,望長江滾滾流”,後來人們常将“望樓船”改為“望湖樓”,成為了一個獨立的詞彙。
《望湖樓》(将“樓”字的“木”部替換為“木”字旁的“艹”)
古代漢字中“望湖樓”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寫作“朢㲤樓”(使用古代繁體字)。
我站在望湖樓上,遠眺湖水泛起漣漪。
望湖台、望湖橋、登望湖樓
湖景樓、湖畔樓
背水樓、望山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