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飛章的意思、飛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飛章的解釋

(1).報告急變或急事的奏章。《後漢書·李固傳》:“以 固 為議郎。而阿母宦者疾 固 言直,因詐作飛章以陷其罪,事從中下。” 唐 元稹 《陽城驿》詩:“飛章八6*九上,皆若珠暗投。”

(2).迅急上奏章。《後漢書·蔡邕傳》:“ 璜 遂使人飛章言 邕 質 數以私事請託於 郃 , 郃 不聽, 邕 含隱切,志欲相中。”《舊唐書·劉悟傳》:“ 從諫 深知内宮之故,乃自 潞府 飛章論之曰:‘臣聞造僞以亂真者,匹夫知之尚不可,況天下皆知乎?’” 鄭觀應 《盛世危言·電報》:“一旦有事疆傷,飛章入告。”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飛章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飛章是古漢語詞彙,主要有兩層含義,均與古代文書傳遞和司法制度相關:


一、本義:急速送達的奏章

指古代通過驿馬快速傳遞的緊急奏章或文書。此類文書多涉及軍情、災異或重大政務,需加急呈報朝廷。

例證:

《後漢書·李固傳》記載李固遇害前“飛章言固罪”,即指加急奏章。

《文選·劉琨〈答盧谌詩〉》李善注引《晉陽秋》稱“飛章交馳”描述文書快速傳遞的場景。


二、引申義:匿名誣告文書

因“飛章”具有“快速隱秘傳遞”的特點,衍生出“匿名誣告信”的含義,特指不經正常程式、意圖陷害他人的告發文書。

例證:

清代王先謙《後漢書集解》引惠棟注,指出東漢時“飛章”即匿名诽謗文書。

《明史·刑法志》提及奸徒常以“飛章”誣陷良善,擾亂司法。


詞源與演變

“飛”喻指迅疾,“章”指官方文書。該詞始于漢代,盛行于魏晉至明清。其負面含義(誣告)的生成,與古代匿名舉報制度(如漢代的“投書”、宋明的“謗書”)密切相關,反映了文書傳遞機制被濫用的現象。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飛章"詞條
  2. 《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卷六十三
  3. 《文選注》(四庫全書本)卷二十五
  4. 《中國古代司法制度史》(張晉藩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第三章

網絡擴展解釋

“飛章”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既指緊急的文書形式,也指快速上報的行為。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二、具體解釋

  1. 名詞用法:指報告突發事件或急務的文書

    • 例:《後漢書·李固傳》記載“詐作飛章以陷其罪”,唐代元稹詩“飛章八九上”均描述此類緊急奏章。
  2. 動詞用法:表示迅速上奏的行為

    • 例:《後漢書·蔡邕傳》提到“使人飛章言邕”,《舊唐書》中“飛章論之”均體現快速呈遞奏章的動作。

三、曆史背景與應用

四、關聯成語

作為四字成語時,“飛章”保留原義,強調文書的緊迫性,如“飛章告急”。其結構符合漢語中“動詞+名詞”的常見搭配模式。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用例,可參考《後漢書》相關篇章或唐代詩文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阿魯巴島白鶴翎扳錯頭匕鬯壁立千仞裨王長江三峽乘數沖谧重演抽黃對白創疤綽名當庭倒扁兒大長日子端厚幹娘詭谲怪誕合天紅桂紅裝患禍楜椒胡客郊幹椒酒矯士結籽金剛努目禁受開方破獄勞動對象樂果離局令鼓柳鬥龍箋聾啞症命履明真哪個鳥章女能人皮靷浦鷗佥簿牽弋日天散散的十六字令手臂耍嘴武工兀者線斷風筝湘月蕭牆禍起狹邪信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