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拒的意思、辞拒的详细解释
辞拒的解释
辞让拒绝。《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改 延康 为 黄初 ,大赦” 裴松之 注引 汉 刘艾 《献帝传》:“天命不可以辞拒,神器不可以久旷,羣臣不可以无主,万机不可以无统。”
词语分解
- 辞的解释 辞 (辭) í 告别:告辞。辞诀。辞行。辞世。辞别。 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职。辞呈。 躲避,推托:不辞辛苦。辞让。辞谢。推辞。 解雇:辞退。 同“词”。 优美的语言:辞藻。修辞。 讲话;告诉:“请辞于
- 拒的解释 拒 ù 抵挡,抵抗:拒守。拒敌。抗拒。 不接受:拒绝。拒谏(拒绝劝谏)。来者不拒。 古同“矩”,方阵。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辞拒"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用言辞表示拒绝或推辞。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辞:指言辞、文辞,引申为用语言表达态度(如推辞、辞谢)。
- 拒:意为不接受、抵制。
合成词义:通过语言明确表达不接受、推却的态度或行为。
示例:辞拒他人的馈赠|辞谢邀请。
二、语义分层解析
- 委婉推却
强调以礼貌或含蓄的方式拒绝,常见于社交场合。
例:他辞拒了对方的盛情邀约,称已有安排。
- 明确回绝
态度坚决,不留协商余地。
例:公司辞拒了所有不合规的提案。
三、近义词辨析
- 推辞:侧重因谦让或客套而拒绝(主观意愿)。
- 谢绝:更正式,多用于书面或公开场合。
- 辞拒:强调通过言辞表达,隐含正式性与决断性。
四、语用场景
- 书面表达:公文、信函中表正式拒绝(如"辞拒受贿")。
- 口语交际:婉拒他人请求时使用,体现礼节(如"辞拒好意")。
权威参考来源
释义综合自以下汉语工具书: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辞""拒"的独立释义及合成词逻辑推演。
- 《汉语大词典》:收录"辞拒"作为复合动词的用例及语境分析。
- 《古代汉语词典》:溯源至文言用法(如《后汉书》"辞拒不受")。
(注:因未搜索到可引用的在线词典链接,来源仅标注工具书名称。)
网络扩展解释
“辞拒”是一个文言色彩较重的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辞让拒绝,指通过礼貌或正式的方式表达不接受的态度。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析:
1.基本释义
- 辞拒(cí jù)由“辞”和“拒”组成,其中“辞”表示推辞、委婉表达,“拒”指拒绝。整体强调在拒绝时带有礼节性或正式的推让过程。
2.出处与引证
- 最早见于《三国志·魏志·文帝纪》的注引文献:“天命不可以辞拒,神器不可以久旷。”此处指对天命的推辞与拒绝,带有郑重其事的意味。
3.使用场景
- 正式场合:如古代帝王禅让、官员请辞等,需通过辞让表达谦逊后再拒绝。
- 日常生活:现代也可用于委婉拒绝他人的请求或馈赠,如“他辞拒了对方的厚礼”。
4.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推辞、谢绝、婉拒(强调礼貌性拒绝)。
- 反义词:接受、接纳、应允。
5.示例用法
- 古籍例句:“羣臣不可以无主,万机不可以无统”(出自《献帝传》),体现对国家大事不可随意推辞的态度。
- 现代造句:“面对高薪职位,他因理想不符而再三辞拒。”
“辞拒”多用于需要兼顾礼节与坚定立场的语境,既避免直接拒绝的生硬,又明确传达态度。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用法或典故,可参考《三国志》相关注释或词典中的引例。
别人正在浏览...
闇彰柏历班师振旅不絶如缕禅那诚志春设第二乘放遣仿造飞帬分门别类甘霖甘壤工日国币果饕孤茕寒蕊鸿都学宏谋焦焦角列佳致济国惊虑几年激起镌心空界两讫落魄不偶卖官贩爵茂齿没事村攀辕浅情欠债千丈镜岂必轻金属清水脸人际关系肉红柔强三个世界擅价擅政省元十姓百名石羊水鱼四姻九戚天统条风抟沙頽意宛如危弦谢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