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渾素的意思、渾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渾素的解釋

樸素,不華麗。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四》:“硯則端石尚矣,不但質潤發墨,即其體裁,渾素大雅,亦與文舘相宜。”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渾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單字解析

  1. 渾(hún):
    本義為“水渾濁”,引申為天然、未經雕琢(如“渾厚”“渾樸”),或表示“完全、全然”(如“渾身是勁”)。
  2. 素(sù):
    原指白色、無修飾,後泛指質樸、不加修飾(如“樸素”“素雅”)。

二字結合,“渾素”更強化了天然質樸、不事雕琢 的意境。


文獻例證

明代學者謝肇淛在《五雜俎·物部四》中提到:

“硯則端石尚矣,不但質潤發墨,即其體裁,渾素大雅,亦與文舘相宜。”
此處以硯台為例,形容其材質與造型兼具實用性與質樸美感。


近義詞與用法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用例或延伸含義,可參考古籍或相關文藝評論。

網絡擴展解釋二

渾素的意思

渾素(hún sù)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純潔、無瑕疵的意思。形容一個人的品德純正,沒有絲毫的污點或雜質。

拆分部首和筆畫

渾(hún)的拆分部首是水(氵)和軍(冖),它共有8筆。

素(sù)的拆分部首是糸(纟)和田(田),它共有10筆。

來源

《渾素》一詞的來源并不明确,它在古代已經存在。最早出現的文獻是明代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後來,這個詞在文學作品和日常用語中廣泛使用。

繁體

《渾素》的繁體字為「渾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渾素的寫法為「渾素」。隨着漢字的演變,寫法逐漸簡化為現代的「渾素」。

例句

1. 他的品行很渾素,從不追求名利。

2. 她長相可愛,舉止渾素。

3. 這首詩以其清新渾素的語言風格赢得了讀者的喜愛。

組詞

渾樸、渾厚、潔渾、清渾、素雅。

近義詞

純潔、清白、樸實。

反義詞

污濁、肮髒、玷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