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鹢的意思、放鹢的詳細解釋
放鹢的解釋
開船。鷁,水鳥名。古多畫鷁形于船首,因稱船為鷁。 唐 杜甫 《将别巫峽贈南卿兄瀼西果園四十畝》詩:“正月喧鸎末,茲辰放鷁初。”
詞語分解
- 放的解釋 放 à 解脫約束,得到自由:把籠子裡的鳥放了。放膽。放誕。放任。放肆。放歌。放懷。豪放。釋放。 散(刵 ):放工。放假。放學。放晴(陰雨後轉晴)。 帶牲畜到野外去吃草:放牧。放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動,放
- 鹢的解釋 鹢 (鷁) ì 古書上說的一種似鹭的水鳥。 頭上畫着鹢的船,亦泛指船。 筆畫數:; 部首:鳥;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放鹢”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以下要點理解:
-
基本釋義
“放鹢”指開船、啟航。其中“鹢”是一種水鳥,古人常将它的形象繪制在船頭,因此用“鹢”代指船隻。
-
文化背景
古代船隻常以鹢鳥圖案裝飾船首,既為美觀,也寄托了航行順利的寓意。這種習俗使“鹢”成為船的代稱,“放鹢”即解開纜繩、使船行駛的動作。
-
文學引用
唐代杜甫在《将别巫峽贈南卿兄瀼西果園四十畝》中寫道:“正月喧鸎末,茲辰放鷁初”,此處“放鷁”即開船離岸之意,體現了詞語的文學化應用。
-
現代使用
該詞屬于古語,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多出現在古典文學作品或曆史文獻中,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具體語境。
總結來說,“放鹢”通過借代手法,以鹢鳥形象指代船隻,生動描繪了古代航行的場景,兼具實用與藝術表達功能。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放鹢(fàng yì)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放飛鶴鳥。拆分部首和筆畫方面,"放"字的部首是放旁,共有8個筆畫,"鹢"字的部首是鳥旁,共有21個筆畫。
放鹢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喜歡觀賞美麗的鶴鳥,為了讓鶴鳥恢複自然的本能和活力,人們會将其放飛,使其能夠自由翺翔于天空。這一習俗逐漸演化成為一個成語,形容讓人或事物恢複自由與本真。
在繁體字中,放鹢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沒有變化。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在古代,"放"字的寫法為方旁+土旁,"鹢"字的寫法為鳥旁+弋旁+川旁+一日月旁。
以下是放鹢的幾個例句:
1. 放鹢飛騰,自由自在。
2. 他放鹢般地追逐着夢想。
3. 這片天空為他的夢想放鹢。
一些與放鹢有關的組詞包括飛鶴、放飛、自由飛翔等。
近義詞包括放飛、放歸自然。
反義詞可以是籠絡、羁絆。
希望這些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