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而已的意思、而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而已的解釋

[that is all] ——用在陳述句末,表示限止語氣,相當于“罷了”,常跟“隻”、“不過”、“僅僅”等連用,對句意起沖淡作用

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己。——《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詳細解釋

助詞。表示僅止于此。猶罷了。《論語·裡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漢書·衛青霍去病傳贊》:“人臣奉法遵職而已,何與招士!” 宋 範仲淹 《上資政晏侍郎書》:“衆或議爾以非忠非直,但好奇邀名而已。”《紅樓夢》第五五回:“隻三四日後,幾件事過手,漸覺 探春 精細處不讓 鳳姐 ,隻不過是言語安靜、性情和順而已。” 周6*6*《關于和平談判問題的報告》:“今天勝利局面已定,用戰鬥方式可以解決是毫無問題了,隻是時間早遲而已。”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而已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而已”是漢語中常見的句末助詞,主要用于陳述句末尾,表示限止語氣,相當于“罷了”。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限止語氣
    表示事情僅限于某種程度或範圍,常與“隻”“不過”“僅僅”等詞連用,起到弱化句意的作用。例如:

    “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我隻不過是隨便說說而已,不必過于認真。”

  2. 情感色彩
    隱含“僅此而已,不必過多在意”的意味,可能帶有輕微的不屑、無奈或謙遜語氣。


二、語法功能


三、古今對比

  1. 古代用法
    古文中的“而已”與現代意義一緻,但更注重書面化表達。例如:

    “人臣奉法遵職而已,何與招士!”(《漢書·衛青霍去病傳贊》)

  2. 現代用法
    口語和書面語均適用,但口語中常被替換為“罷了”。例如:
    “不過好奇邀名而已。”(範仲淹《上資政晏侍郎書》)


四、近義詞辨析


“而已”通過弱化語氣,強調事物的有限性,兼具客觀陳述與情感表達功能。實際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與表時間(如“已而”)或重複(如“時而”)的用法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二

《而已》這個詞是一個常見的漢語詞語,通常用來表示事情的結束或者不重要。它由兩個部分組成:“而”和“已”。下面我們來逐一解析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 【而】:由“八”部首和4個筆畫組成。它在漢字中常常用作連詞,表示轉折或遞進關系。 - 【已】:由“己”部首和5個筆畫組成。它是一個助動詞,表示動作或狀态的完成或終結。 【而已】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它是由《論語》中的一句話衍生而來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其中“不亦”就是“而已”的意思,表示事情已經到達了一個滿意的狀态,沒有必要再多加考慮或處理。 在繁體字中,【而已】的寫法和簡體字基本一緻,沒有太大區别。 在古代漢字中,【而已】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沒有統一的标準。因為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和現代有些差異,所以具體的古時寫法可能需要參考古代文獻和文物。 下面是一些關于【而已】的例句: 1. 小事情而已,不必太在意。 2. 别人的看法不重要,隻要自己覺得心安理得就好了。 3. 别再多想了,這件事情已經結束了。 【而已】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如下: - 組詞:結束、完畢、告一段落 - 近義詞:就這樣、就這些、就這個了 - 反義詞:未完成、未了結、未終止 希望以上内容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