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常處順的意思、安常處順的詳細解釋
安常處順的解釋
比喻安命運時勢之所趨,不拘泥執着,則生活常安適無憂。《語本莊子》養生主:“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亦作“安常履順”。
詞語分解
- 安常的解釋 .安守常規。《東周列國志》第三回:“太宰 咺 又奏曰:‘老司徒乃安常之論,非通變之言也。’”《紅樓夢》第九八回:“那‘陰司’説有便有,説無就無。皆為世俗溺于生死之説,設言以警世,便道上天深怒愚人--或
- 處順的解釋 順應變化;順從自然。《莊子·大宗師》:“且夫得者時也,失者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遊山》詩:“攝生貴處順,将為智者説。”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嵇康<言志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成語“安常處順”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含義:指習慣于平穩的生活,在順利的環境中保持泰然自若的态度,強調順應自然、隨遇而安的生活哲學。
- 字詞分解:
- 安:滿足,習慣于。
- 常:平常的狀态。
- 處:處于,居于。
- 順:順應或順利的境遇。
二、出處與典故
- 來源:出自《莊子·養生主》中的“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意為順應自然變化,不被喜怒哀樂擾亂内心。
- 哲學背景:與道家思想密切相關,主張人應像庖丁解牛般順應自然規律,不強求、不抗拒。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安時處順、安常履順。
- 反義詞:東征西讨(象征動蕩與抗争)。
四、用法與例句
- 用法:多用于描述人對生活境遇的平和态度,含褒義或中性色彩。
- 例句:
- “他安常處順,在順境中仍保持謙遜。”(現代用法)
- 梁啟超曾用此成語表達對穩健發展的認可:“以徐徐發達,人盡能之,豈待我輩。”。
五、補充說明
- 常見誤解:該成語并非消極被動,而是強調通過内心平和應對外界變化,達到“哀樂不能入”的境界。
以上内容綜合了成語的語義、文化淵源及實際應用場景,可結合《莊子》原文或權威詞典進一步擴展學習。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安常處順
“安常處順”是一個成語,意為安定平常、順遂振奮。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安常處順”的拆分部首為“宀”和“阝”,筆畫總數為17畫。
來源
“安常處順”源于《論語·泰伯章》:“泰伯有一日不朝而朝。”朱熹在《論語注疏》中解釋為“伯站得:如此常立,隨常安定。”後來形成了“安常處順”的成語。
繁體
“安常處順”在繁體中寫作“安常處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根據古代的《說文解字》,字形有些許差異,但整體含義與現代相同。
例句
他平日裡安常處順,不容易被挫折打敗。
組詞
安分守己、常勝将軍、順應時勢
近義詞
平安如常、安居樂業
反義詞
風雲變幻、陷入困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