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朽的意思、樗朽的詳細解釋
樗朽的解釋
腐朽的樗木。喻無用之人。常用作自謙之詞。 明 張四維 《雙烈記·策封》:“不意朝廷垂念老臣,復有封爵,樗朽何當,不免再整冠裳。” 明 陸采 《明珠記·訪俠》:“本是山林鄙性,麋鹿間人,樗朽無能,何勞君子訪柴扃!”《西遊記》第十六回:“我弟子虛度一生,山門也不曾出去,誠所謂‘坐井觀天’,樗朽之輩。”
詞語分解
- 樗的解釋 樗 ū 〔樗樹〕即“臭椿”。 〔樗蠶〕一種蠶,幼蟲綠色,有白色黏粉,成蟲灰白色,幼蟲吃樗葉、蓖麻葉等。亦稱“椿蠶”。 〔樗蒲〕古代一種 * 遊戲,像後代的擲骰子,後亦作為 * 的通稱。 〔樗栎〕喻無用之材
- 朽的解釋 朽 ǔ 腐爛:腐朽。朽木。永垂不朽(“朽”在此引申為磨滅)。 衰老:衰朽。朽邁。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樗朽”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hū xiǔ,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釋義
- 字面義:指腐朽的樗木。樗(chū)即臭椿樹,木質疏松,古人認為其不成材、無價值。
- 比喻義:引申為無用之人,常用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才能平庸或德行淺薄。
2.單字拆解
- 樗:臭椿樹,典出《莊子·逍遙遊》“吾有大樹,人謂之樗……立之塗,匠者不顧”,象征無用之材。
- 朽:腐朽,進一步強化“無價值”的貶義色彩。
3.用法與語境
- 自謙表達:古代文人常用此詞自貶,如明代張四維《雙烈記·策封》中“樗朽何當,不免再整冠裳”,或陸采《明珠記·訪俠》“樗朽無能,何勞君子訪柴扃”。
- 文學色彩:多出現于詩詞、戲曲等古典文本,現代漢語中已罕用。
4.文化背景
古人以自然物喻人,類似表達還有“樗材”“樗散”等,均借樗木自謙。這種用法反映了傳統文化中謙遜内斂的價值觀。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典》《百度百科》等來源(見、2)。
網絡擴展解釋二
《樗朽》一詞的意思及來源:
【意思】
“樗朽”一詞在漢語中指的是剛直、堅固的樹木。它常用來比喻人德行高尚,堅韌不拔的品質。同時,也可用于表示某些狀況或事物的堅硬、耐久程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按照漢字的字形組成,樗朽可以拆分為木(部首)和朽(聲符)。其中,木字表示與樹木相關,朽字為該詞的聲音相關符號。總共有9個筆畫。
【來源】
《樗朽》一詞源于古代文獻,最早見于《左傳·文公十五年》:“政在道:道不堕于樗朽。”其中,文中使用該詞來形容君主的品德,意指君主的德行不能堕落。
【繁體】
繁體字裡,《樗朽》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對于《樗朽》這個詞,其古代漢字寫法為“樞櫱”。字形中的“櫱”為木字旁加上額外的橫筆畫。
【例句】
1. 他的品德堅如樗朽,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能堅持下去。
2. 這個房子建造得很堅固,牆壁就像樗朽一樣無懈可擊。
【組詞】
樗朽一詞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
1. 樗櫱:古代漢字寫法,表示堅固樹木。
2. 朽木不可雕: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狀況已經惡化到無法挽回的程度。
【近義詞】
與“樗朽”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堅韌不拔”、“剛正不阿”、“剛毅”等。
【反義詞】
與“樗朽”相反的詞語是“脆弱”、“柔弱”、“腐朽”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我将很樂意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