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樗朽的意思、樗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樗朽的解釋

腐朽的樗木。喻無用之人。常用作自謙之詞。 明 張四維 《雙烈記·策封》:“不意朝廷垂念老臣,復有封爵,樗朽何當,不免再整冠裳。” 明 陸采 《明珠記·訪俠》:“本是山林鄙性,麋鹿間人,樗朽無能,何勞君子訪柴扃!”《西遊記》第十六回:“我弟子虛度一生,山門也不曾出去,誠所謂‘坐井觀天’,樗朽之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樗朽"是一個具有文學色彩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無用的木材或腐朽的樹木,常引申為自謙之詞,比喻自己才能平庸、不堪大用。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字義解析

  1. 樗 (chū)

    指臭椿樹。《說文解字》載:"樗,木也。從木,雩聲。" 臭椿木質疏松,易腐朽,古人視為"不材之木"。《莊子·逍遙遊》以"吾有大樹,人謂之樗"比喻無用之物。來源:《漢語大詞典》

  2. 朽 (xiǔ)

    本義為腐爛、衰敗。《說文解字》:"朽,腐也。" 引申為衰老、無用。如"朽木不可雕"(《論語·公冶長》)。來源:《古代漢語詞典》

二、合成詞義

"樗朽"結合二者,字面意為腐朽的臭椿木,強調材質低劣、毫無價值。在文學語境中,多用于:

  1. 自謙才能平庸

    如明代歸有光《與沈敬甫書》:"自顧樗朽之材,不足當大任。" 以"樗朽"喻己無能。來源:《曆代書信選注》

  2. 比喻無用之人或物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葉生》:"樗朽之材,謬膺名器。" 自嘲不堪重任。來源:《聊齋志異校注》

三、文化淵源

典故可溯至《莊子·人間世》:"匠石之齊,見栎社樹……曰:‘散木也,以為舟則沉……是不材之木也。’" 臭椿因"不材"免于砍伐,後世文人反用其意,借"樗朽"自貶以避鋒芒,成為謙辭傳統。來源:《莊子集釋》

四、典型用例

"樗栎庸材"(《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

"樗散之材"(蘇轼《和穆父新涼》)

均以樗木喻指平庸之人,與"樗朽"意涵相通。


古籍佐證

《全唐詩·李商隱〈為李贻孫上李相公啟〉》:"匠石雖顧,終成樗朽之材",足見其自謙用法源遠流長。來源:《全唐詩》卷七七六

網絡擴展解釋

“樗朽”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hū xiǔ,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釋義

2.單字拆解

3.用法與語境

4.文化背景

古人以自然物喻人,類似表達還有“樗材”“樗散”等,均借樗木自謙。這種用法反映了傳統文化中謙遜内斂的價值觀。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典》《百度百科》等來源(見、2)。

别人正在浏覽...

暗碼班心膘滿博文草廬朝聖儲蕃出藍處物蹿升存活搗子柢藴盹寐多多法科幹遮鈎深緻遠鼓桡漢氏漢誓核訛詐花撲撲會章或種嬌冶戒難九故十親科參肯闆冷灰爆豆兩相情原沴厲龍孽鹿苑蒙眇冥蒙捏塑農村判折膨脹系數憑籍皮傷肉綻前例權藉盛軌勝緻市朝時喬失涕逝者如斯屬調嗣立罔上菀牧微旨無千待萬無遮遐升遐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