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 嘉興 項元汴 藏書閣名。 元汴 字 子京 ,號 墨林居士 。與其兄 笃壽 ( 子長 )都是著名的書畫鑒賞家。所藏法書名畫,都有天籁閣 項墨林 印記。刊有《天籁閣帖》。參閱 清 徐沁 《明畫錄》卷四。
天籁閣是明代嘉興項元汴(字子京,號墨林居士)的私人藏書樓兼書畫收藏閣,其名稱源于項元汴珍藏的一把晉代鐵琴“天籁”。以下是綜合解釋:
名稱由來
閣名取自項元汴收藏的晉代鐵琴,琴背鑄有“天籁”二字。此琴傳為晉代孫登所制,但後世對其真僞存疑,或為元代仿品。項氏因珍愛此琴,遂以“天籁”命名藏書閣,象征其藝術收藏的至高境界。
曆史地位
天籁閣建于明嘉靖至萬曆年間(1522-1620年),是當時中國最重要的私人藝術收藏中心,藏品涵蓋書畫、古籍、金石等,數量與質量遠超甯波天一閣。清乾隆帝南巡時曾作詩追憶,并在承德仿建“天籁書屋”以藏其舊物。
收藏與影響
項元汴憑借家族財富與鑒賞眼光,彙集了如王羲之、顧恺之等曆代名家真迹,刊刻《天籁閣帖》,钤蓋“天籁閣項墨林”鑒藏印。其藏品不僅滋養了董其昌、文徵明等文人,還形成了以嘉興為中心的文化交流圈。
結局與傳承
1645年清軍攻陷嘉興,天籁閣遭劫毀,藏品散佚,部分入清宮收藏。乾隆時期整理《石渠寶笈》時,仍可見大量钤有天籁閣印記的書畫。
天籁閣不僅是明代藝術收藏的巅峰象征,更通過藏品流通深刻影響了中國書畫史的傳承,其名源于古琴,卻以人文荟萃載入史冊。
天籁閣是一個詞彙,它指的是一個美麗、神秘的地方,常常與音樂和天籁之聲聯繫在一起。這個詞語代表着音樂的殿堂,象征着人們可以沉浸在音樂的美妙和神秘中。
天籁閣的拆分部首是天(tiān)和閣(gé)。
天的部首是一,總筆畫數為4。
閣的部首是阝,總筆畫數為10。
天籁閣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如《紅樓夢》等經典作品中都曾提到過。它的繁體字形為「天籬閣」。
在古時候,天籁閣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曆史文獻記載,有一種古代寫法是「天籟閣」,意思與現代的天籁閣相同,都指代一個美妙的音樂殿堂。
1. 我們參觀了天籁閣,聽到了美妙的音樂。
2. 那個歌手的聲音簡直像從天籁閣傳來的一樣。
音樂廳、樂園、樂壇
音樂殿堂、音樂宮、音樂聖地
沉悶的房間、嘈雜的場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