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當中挖空的木頭。《淮南子·說山訓》:“見窾木浮而知為舟,見飛蓬轉而知為車。”《淮南子·齊俗訓》:“故六騏驥,四駃騠,以濟 江 河 ,不若窾木便者,處世然也。”《漢書·楊王孫傳》:“昔 帝堯 之葬也,窾木為匵,葛藟為緘,其穿下不亂泉,上不洩殠。”
(2).有孔洞的樹木。 唐 陸龜蒙 《雜諷》詩之四:“無木亦無風,笙簧由喜怒。長風吹窾木,始有音韻吐。” 宋 王安石 《和王微之登高齋》之一:“衡門兼旬限泥潦,卧聽窾木鳴相挨。”
“窾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樹木的中空狀态相關。根據現有資料,該詞可從以下兩方面理解:
基本釋義
延伸特征
因現存文獻對該詞記載較少,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進一步分析其引申義。如需專業解讀,可查閱《漢語大字典》等工具書。
窾木(kuān mù)是一個漢字詞彙,由“窓”和“木”兩個部分組成。
窾木的部首是“穴”(窗戶的穴字部),它的筆畫數為12畫。
窾木起源于古代漢字演變而來。它描述了一個窗戶(窓)上面的木料(木),本意是指用于裝飾窗戶的木材。
在繁體字中,窾木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窾木與現代漢字寫法基本一緻。
1. 我家的窗子用了精緻的窾木裝飾。
2. 這座古建築的窗戶上的窾木雕刻非常精美。
窾木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一些詞語,例如:
1. 窾木梁:窗戶上方用來支撐屋頂的木梁。
2. 窾木柱:窗戶兩旁用來支撐窗戶框架的木柱。
與窾木意義相近的詞彙有:
1. 窗花:窗戶上的裝飾物,多用紙、絲線、木材等制成。
2. 窗棂:窗戶的框架,一般由木料或金屬制成。
與窾木意義相反的詞彙有:
1. 窗簾:用來遮擋光線和視線的布料或紗幕。
2. 玻璃:透光性的材料,用于制作窗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