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闵的意思、哀闵的詳細解釋
哀闵的解釋
憐惜;同情。闵,憫。《漢書·匡衡傳》:“陛下祗畏天戒,哀閔元元。” 宋 蘇洵 《與吳殿院書》:“惟君侯一人,獨為哀閔。” 明 李贽 《讀史·招魂》:“ 宋玉 哀閔 屈原 放逐,恐其魂魄離散……假巫語以招之。”
詞語分解
- 哀的解釋 哀 ā 悲痛:悲哀。哀求。哀歎。哀鳴。哀思。哀鴻遍野(“哀鴻”,哀鳴的大雁;喻到處都是呻吟呼號,流離失所的災民)。哀豔(詩文凄測動人而華麗)。 悼念:哀悼。默哀。 舊時稱死去母親:哀子(.母喪而父存;
- 闵的解釋 闵 (閔) ǐ 憂忠,兇喪:闵兇。 古同“憫”,憐恤,哀傷。 古同“憫”,憂慮。 勉力:闵勉。 昏味,糊塗:闵然不敏。 姓。 筆畫數:; 部首:門;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哀闵”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
基本詞義
意為“憐惜、同情”,其中“闵”通“憫”,表示憐憫、體恤。該詞多用于表達對他人苦難或不幸的深切關懷。
-
詞源與構成
- “哀”本義為悲痛,如《說文解字》釋“哀,闵也”,《廣雅》注“哀,痛也”。
- “闵”與“憫”互通,強調對弱者的同情,二者結合後強化情感色彩。
-
文獻例證
- 漢代:《漢書·匡衡傳》中“陛下祗畏天戒,哀闵元元”,指帝王對百姓疾苦的體恤。
- 宋代:蘇洵《與吳殿院書》用“獨為哀闵”表達對友人的深切同情。
- 明代:李贽《讀史·招魂》描述宋玉因屈原被放逐而“哀闵”,體現對曆史人物的悲憫。
-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多見于古典文學研究或特定語境下的書面表達,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情感深度。
“哀闵”是兼具情感與道德關懷的古典詞彙,通過曆史文獻的引用可清晰展現其語境與内涵。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漢書》《蘇洵文集》等原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哀闵(ǎi mǐ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下面是對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 哀:由四個拼音部首組成,分别是口(kǒu)、人(rén)、心(xīn)、丨(gǔn),它的總筆畫數為9。
- 闵:由三個拼音部首組成,分别是門(mén)、心(xīn)、卩(jié),它的總筆畫數為8。
哀闵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并有繁體形式。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存在一些變化。在一些古代文字形态中,哀的形狀可能會有所調整,而闵的結構可能會稍有變化。
以下是一個使用哀闵的例句:
他的表情十分哀闵,顯示出他内心的不安與憂傷。
哀闵可以作為一個詞語被組合到其他詞語中,例如哀闵可憐、哀闵悲切等。它可以形容人們内心的傷感和憂傷。
雖然沒有一個直接的反義詞與哀闵對應,但是一些近義詞可用來表達類似的情感,如傷心、悲痛、悲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