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廟的祭器。《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人之無道,乃盜先帝廟器,吾屬廷尉者,欲緻之族。” 明 唐順之 《指揮佥事湯雪江墓碑銘》:“餘觀古者人臣有崇勳殊閥,則上之人為之贊,述其祖先功德而錫之廟器,以彰其世美。”
“廟器”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廟器”指古代宗廟祭祀時使用的禮器,屬于祭祀活動中的專用器物。這一含義在多個文獻中被明确記載,如《史記》提到“盜先帝廟器”即指盜竊宗廟祭器的行為。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曾探讨是否可将“廟堂之器”(比喻國家棟梁)簡稱為“廟器”,但傳統文獻中“廟器”僅指實物祭器,未見明确引申為人才代稱的用法。
廟器在古代禮制中具有重要地位,既是祭祀儀式的物質載體,也承載着宗法制度下的政治與倫理内涵,如帝王賞賜廟器即是對臣子功勳的認可。
建議進一步查閱《史記》《漢典》等權威文獻,以獲取更完整的背景信息。
廟器(miào qì)是指用于廟宇中的器物、設施等,也可以泛指用于宗教儀式或祭祀活動的物品。廟器一詞由“廟”和“器”兩個字組成。
“廟”字是由“廣”和“殳”兩個部首組成,其中“廣”代表廟宇的建築,而“殳”代表祭祀。廟字的筆畫數為6畫。
“器”字是由“口”和“八”兩個部首組成,其中“口”代表容器的形狀,而“八”代表器物的種類。器字的筆畫數為8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文化。廟宇作為宗教活動的場所,需要一些特定的器物和設施來進行祭祀和儀式。這些廟器用于裝飾、布置、供奉等。廟器不僅具有實用價值,還具有宗教儀式的神聖意義。
在繁體字中,廟字的寫法為“廟”,在部首“殳”的上方有一個“廣”字。而器字的繁體寫法與簡體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廟字是由“廣”和“殳”兩個獨立的字組成,形狀略有差異。而器字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
例句:
1. 供奉廟器,祈求風調雨順。
2. 這座廟宇的廟器非常精美,展示了古代工藝的精湛之處。
組詞:祭器、廟宇、廟堂、神廟、廟壇、廟會等。
近義詞:宗教器物、祭祀用具、禮器等。
反義詞:塵俗物品、世俗器物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