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守約施博的意思、守約施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守約施博的解釋

謂所操者簡易而施與者廣大。語本《孟子·盡心下》:“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 明 李贽 《答耿司寇書》:“所謂本亂而求末之治,無是理也。故曰‘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此正脈也,此至易至簡之學,守約施博之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守約施博”是由“守約”與“施博”兩個文言詞組構成的複合表述,需結合古籍語義及現代漢語用法綜合闡釋:

一、詞義分解

  1. 守約:本義為遵守約定,引申為恪守原則、保持節制。語出《論語·裡仁》“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朱熹注“約,窮困也。守約即安于貧儉”(參考來源:漢典“守約”釋義)。在《孟子·公孫丑下》中亦有“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此處“約”指儒家核心義理。

  2. 施博:由“博施”演化而來,意為廣泛施行恩惠。《周易·乾卦》有“見龍在田,德施普也”,強調德行的廣泛施行。明代張居正《陳六事疏》提出“博施寬仁,以固民心”,體現施政層面的應用。

二、整體釋義 “守約施博”體現中國傳統倫理觀中“持守本心”與“兼濟天下”的辯證關系,指在堅守根本原則的基礎上推行普惠性舉措。如北宋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立身準則,即暗含守個人節操(守約)與行濟世之舉(施博)的雙重境界。

三、權威參考

(注:受平台限制無法嵌入真實鍊接,讀者可通過權威學術數據庫檢索引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守約施博”是一個出自《孟子》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指所持守的内容簡練,但施行時卻能産生廣泛影響。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出處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孟子·盡心下》:“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意為“言語淺近但含義深遠的是善言,操持簡約而影響廣泛的是善道”。明代李贽在《答耿司寇書》中也引用此語,強調修身的重要性。

二、釋義解析

  1. 字面含義

    • 守約:操持簡練(約指簡約、精要)
    • 施博:施行效果廣博(博指廣泛、深遠)
      合指通過把握核心要義,實現廣泛影響,即“以簡馭繁”的智慧。
  2. 深層内涵
    強調方法論上的效率與廣度結合,如儒家思想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遞進邏輯,即從個人修養(約)擴展至社會影響(博)。

三、應用場景

四、易混淆點說明

部分釋義(如)将“守約”解釋為“遵守約定”,實為誤解。此處“約”意為簡約,而非契約。需結合經典原文理解本義。

提示:如需具體用例或延伸讨論,可參考《孟子》原文及李贽相關著作(來源标注)。

别人正在浏覽...

愛子阿育王白塔巴且輩偶卑視長河程度城塢赤白囊馳騁怆天呼地闖王啜誘大半天頓峙法效風月債負乘斯奪古别離黑氯土恒陽後帝花癡還錢火炭狡笇徑輪九寡考慮窟伏麗葩曆稔禮祀賂獻侶行麥芽糖沒交涉沒幸民彜凝命俅俅凄雨屈從雀兒腸肚省用足財霜螯訟過同一律萬事不求人維城僞孔僞錢帏室聞見悟理汙聞狹湊謝雨邪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