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靈活之處。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中庸第一章十四》:“ 朱子 於此,言下自有活徑,特終不如《或問》之為直截耳。”
“活徑”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解釋:
靈活之處
指解決問題或表達觀點時的變通方式或巧妙方法。例如清代學者王夫之在《讀四書大全說》中提到:“朱子於此,言下自有活徑”,意指朱熹的論述中存在靈活變通的表達。
字義分解
在部分現代解釋中(如查字典網),“活徑”被歸類為成語,含義擴展為: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文獻,王夫之通過對比《中庸》的注解,用“活徑”形容學術讨論中的靈活思路。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清代儒學相關文獻。
活徑是一個包含兩個漢字的詞語,由“活”和“徑”組成。活徑是指能活動的小徑,也可以理解為彎曲的小路。
拆分成單個字的話,“活”字是由“氵”和“舌”組合而成,其中“氵”是水的部首,表示與水有關的事物,而“舌”是表示舌頭的部首。它總共有9個筆畫;而“徑”字則是由“⻔”和“土”組合而成,其中“⻔”是門的部首,表示與門有關的事物,而“土”是表示土地的部首。它總共有8個筆畫。
活徑一詞來源于《論語·述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是以聖人預則立而不廢,不預則廢而不立。”其中的“預則立,不預則廢”一句中的“立”和“廢”,都有“徑”的意思。這引申為“活徑”一詞。
《活徑》的繁體字是「活徑」。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活徑」在古代寫作「活徑」。
1. 在尋找去山上的一條活徑的時候,他迷路了。
2. 這個公園裡到處都有漂亮的活徑,非常適合散步。
活動、活潑、小徑、迷徑、轉徑
彎曲小路、彎彎曲曲的小徑、扭曲小徑
直徑、筆直小徑、直直的小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