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骨揚灰的意思、挫骨揚灰的詳細解釋
挫骨揚灰的解釋
死後将骨頭挫成灰撒掉。形容罪孽深重或恨之極深。
詞語分解
- 挫的解釋 挫 ò 不順利,失敗:挫折。挫敗。挫傷。挫失。 按下,使音調降低:抑揚頓挫。 摧折。 書法用筆的一種。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灰的解釋 灰 ī 物體燃燒後剩下的東西,經燒制後形成的産品:紙灰。灰燼。洋灰。灰飛煙滅。 塵土:灰塵。 特指“石灰”:灰牆。灰膏。 黑白之間的顔色:灰色。灰質(腦和脊髓的灰色部分)。灰沉沉。 志氣消沉:心灰意懶
專業解析
"挫骨揚灰"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對某人或某事物懷有極深的仇恨,欲将其徹底毀滅,不留絲毫痕迹。其核心含義在于表達一種極端徹底的毀滅意願或複仇心理。
以下是該成語的詳細解析:
-
字面意思:
- 挫: 本義為折斷、摧折。這裡指将骨頭弄碎、碾碎。
- 骨: 指人的骨頭。
- 揚: 指抛灑、撒播。
- 灰: 指物體燃燒後剩下的粉末狀殘餘物,這裡指骨灰。
- 合起來,字面意思就是将人的骨頭碾碎成粉末(挫骨),再将骨灰撒掉(揚灰)。這是一種對死者遺骸進行極端破壞和侮辱的行為。
-
引申義/比喻義:
- 其引申義遠遠超出了對遺骸的處理,用來形容對仇敵或極其憎恨的對象,不僅要消滅其肉體,更要将其徹底消滅幹淨,不留任何存在的痕迹,表達一種刻骨銘心、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和極緻的報複心理。 它強調毀滅的徹底性和極端性。
- 在現代漢語中,也常用于表達對某種事物(如陋習、舊觀念等)深惡痛絕,欲将其根除、徹底消滅的決心。
-
情感色彩:
- 具有極其強烈的貶義色彩,通常用于表達極端的仇恨、憤怒或複仇心态。使用時需注意語境,多用于文學描述、激烈言辭或表達極度憎惡的場景。
-
出處與典故:
- 該成語的意象源于中國古代對重罪犯或仇敵死後的一種極端懲罰方式(如焚屍揚灰),意在使其死後不得安甯,無法轉世或享受祭祀。
- 其具體出處難以精确到某一部古籍,但類似表達和思想在古代文獻中可見。例如,《左傳》等史書中記載過對罪大惡極者“焚屍”的懲罰,後世文學作品中也有類似描述,逐漸凝練為“挫骨揚灰”這一成語。它反映了古代社會對仇恨表達的極緻方式。
-
用法示例:
- “他對這個出賣朋友的叛徒恨之入骨,發誓要将其挫骨揚灰。”
- “這種腐朽的制度必須被挫骨揚灰,徹底掃進曆史的垃圾堆。”
- (文學性描述):“熊熊烈火中,他仿佛看到仇敵的身影化為灰燼,心中默念着挫骨揚灰的誓言。”
參見: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 “挫骨揚灰”詞條釋義。
- 《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 - “挫骨揚灰”詞條釋義。
- 《成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 對“挫骨揚灰”的出處、釋義及用法的詳細說明。
- 《左傳》等古代文獻中關于嚴酷刑罰和複仇觀念的記載(作為文化背景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挫骨揚灰”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指人死後将骨頭粉碎成灰并撒掉,用于形容極深的仇恨或罪孽深重的行為,常帶有貶義。
- 字面拆分:“挫”意為折斷、粉碎,“揚”指撒散,“骨灰”象征對遺體的徹底毀滅。
- 深層含義:表達對某人或某事的極端憎恨,或強調罪不可赦。
2.出處與用法
- 最早記載:出自清代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回:“挫骨揚灰也抵不了這罪過。”
- 用法場景:多用于文學作品或極端情緒的表達,如“他作惡多端,死後被挫骨揚灰”。
3.文化背景
在清代,該詞可能暗指一種法外酷刑,即對罪大惡極者死後施加的極端懲罰,以此警示他人。
4.情感色彩與延伸
- 貶義性質:強調不可饒恕的仇恨或罪行,如例句:“違逆族長者,死後挫骨揚灰。”
- 現代引申:少數語境下也比喻徹底毀滅某事物(如希望、關系),但此用法非傳統釋義(需注意語境)。
5.常見誤區
- 錯誤寫法:有人誤寫為“撮骨揚灰”,實為“挫骨揚灰”。
- 非字面義:不用于描述物理毀屍行為,而是象征仇恨或罪孽的極緻表達。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引用,可查看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暗沓繃爬吊拷本經變色之言标價跛子才器骖風驷霞茶課從天而下大保長大門戶淡漠倒賣東絹黩冒防邊發妻蜚虻甘脃給賜恭職行號巷哭呵羅羅恢炱箭風見識賤視見賢思齊驕景街吏诘谪借筯蠲化伉急攬抱良莠混雜淪伏帽徽門下民庭女孩潑言語鋪排潛處齊瑟行秋祠凄悅诠量省究生鮮石筍手掌雙趺外成相機香辎縣壺峽雲邪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