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藏匿。 漢 王充 《論衡·吉驗》:“ 堯 使 禹 治水,驅蛇龍,水治東流,蛇龍潛處。”
(2).深居。 漢 班固 《幽通賦》:“靖潛處以永思兮,經日月而彌遠。”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雖潛處於太陰,長寄心於君王。”
(3).猶隱居。 三國 魏 曹植 《王仲宣诔》:“潛處蓬室,不幹勢權。”
“潛處”是一個文言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個義項,結合文獻用例解釋如下:
藏匿
指隱蔽、躲藏的行為。如漢王充《論衡·吉驗》記載:“蛇龍潛處”,描述大禹治水後蛇龍隱匿的狀态。這一用法強調物體或生物主動隱藏的特性。
深居
表示居于幽深僻靜之處,常見于對人物居所的描寫。如班固《幽通賦》中“靖潛處以永思”,曹植《洛神賦》“潛處于太陰”,均以“潛處”體現與世隔絕的深居狀态。
隱居
特指遠離世俗的隱士生活,含主動避世之意。曹植《王仲宣诔》用“潛處蓬室”贊揚王粲不慕權貴的品格,此處“潛處”與“不幹勢權”形成呼應,突顯淡泊之志。
詞源解析:
“潛”本義為水下活動(如潛水),引申為隱藏(如潛伏);“處”有居留、存在之義。二字組合後,既保留物理層面的隱匿(藏匿),又衍生出精神層面的超脫(隱居),詞義隨語境産生層次感。
潛處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潛”和“處”兩個字組成。
潛字包含了水部和音部,其部首為“氵”(三點水),筆畫為11畫。潛字來源于《說文解字》,形聲字兼會意字,意思是水下隱藏,暗藏。
處字包含了一部和宀部,其部首為“夂”(行之從上下曰夂),筆畫為5畫。處字來源于《說文解字》,意思是停留、居住、待在。
在繁體字中,“潛”和“處”的寫法保持不變。
漢字在古代有多種不同的寫法,但是在古時候,“潛”和“處”的寫法基本上和現代漢字寫法相同。
一些關于潛處的例句:
1. 他喜歡潛處于深海的甯靜之中。
2. 他在大城市找到了一個溫馨的居處。
組詞:潛心、潛入、潛行、處世、處置、處女。
近義詞(潛):隱藏、隱匿、躲藏。
反義詞(潛):顯露、暴露。
近義詞(處):居住、寓居、栖身。
反義詞(處):離開、遷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