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胄的意思、齒胄的詳細解釋
齒胄的解釋
指太子入學與公卿之子依年齡為序。《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出龍樓而問豎,入虎闈而齒胄。” 李周翰 注:“公卿之子為胄子。言太子入學,以年大小為次,不以天子之子為上,故雲齒胄。齒,年也。” 唐 韓愈 《賀皇帝即位表》:“爰自主鬯春6*宮,齒胄國學,孝友之美,實形四方。” 宋 徐铉 《文獻太子挽歌詞》之五:“綵仗清晨出,非同齒胄時。”《舊五代史·唐書·明宗紀四》:“太常丞 段顒 請國學五經博士各講本經,以申橫經齒胄之義,從之。”
詞語分解
- 齒的解釋 齒 (齒) ǐ 人和動物嘴裡咀嚼食物的器官(通常稱“牙”):牙齒。齒腔。齒髓。齒龈。齒冷(笑必開口,笑的時間長了,牙齒就會感到冷。因謂譏笑于人,如“令人齒齒”)。 排列像牙齒形狀的東西:齒輪。鋸齒。梳子齒兒。 因幼馬每歲生一齒,故以齒計算牛馬的歲數,亦指人的年齡:馬齒徒增(舊時自謙年長無能)。 并列:不齒(不能同列或不與同列,表示鄙棄)。 談到,提及:齒及。不足齒數。 觸:齒劍(觸劍受刀,指被殺或
- 胄的解釋 胄 ò 盔,古代戰士戴的帽子:甲胄(甲衣和頭盔)。介胄(“介”,甲衣)。 帝王或貴族的子孫:貴胄。胄裔。胄子(古代帝王和貴族的長子,都要進入國學學習,後亦泛稱國子學生)。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齒胄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齒胄”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文獻背景理解:
-
基本含義
由“齒”(牙齒)和“胄”(頭盔)組成,字面可引申為家族血脈的延續,代指子孫後代。例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家族的兒孫”。
-
文獻中的特定用法
在曆史典籍中,“齒胄”多指太子入學時與公卿之子按年齡排序,不以身份尊卑為序的禮儀制度。如《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提到“入虎闈而齒胄”,李周翰注解稱太子入學需與貴族子弟按年齡長幼排列,體現平等受教的原則。
-
出處與例句
- 唐代韓愈《賀皇帝即位表》中“齒胄國學”描述太子在國子監學習的場景。
- 宋代徐铉《文獻太子挽歌詞》以“非同齒胄時”追憶太子早年入學的情景。
-
現代與古代用法的差異
現代辭書多沿用“子孫後代”的廣義解釋,但研究古籍時需注意其特指太子入學禮儀的語境差異。
該詞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常見于描述古代貴族教育制度,強調等級與禮法的調和。如需深入分析文獻,建議參考《文選》及唐代史書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齒胄(chǐ zhòu)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文學作品中,意為戰争中所戴的頭盔或頭冠。下面是關于齒胄的一些相關信息:
1. 拆分部首和筆畫:齒胄由“齒”和“胄”兩個部首組成,其中“齒”作為聲旁,占據4個筆畫,“胄”占據8個筆畫。
2. 來源:齒胄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戰争時期,是一種重要的戰争裝備,用來保護戰士頭部不受傷害。
3. 繁體:齒胄的繁體字為齒冑。
4.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齒胄的字形略有不同。對于“齒”,在上方會多畫一筆弧線表示齒牙的形狀;對于“胄”,上方的橫線會較長。
5. 例句:他戴上了一頂金色的齒胄,顯得威風凜凜。
6. 組詞:戰齒胄(戰争中使用的頭盔)、軍齒胄(軍事裝備中的頭冠)、頭齒胄(頭部保護裝備)等。
7. 近義詞:頭盔、頭冠、帽子等。
8. 反義詞:無。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您的要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