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齒胄的意思、齒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齒胄的解釋

指太子入學與公卿之子依年齡為序。《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出龍樓而問豎,入虎闈而齒胄。” 李周翰 注:“公卿之子為胄子。言太子入學,以年大小為次,不以天子之子為上,故雲齒胄。齒,年也。” 唐 韓愈 《賀皇帝即位表》:“爰自主鬯春6*宮,齒胄國學,孝友之美,實形四方。” 宋 徐铉 《文獻太子挽歌詞》之五:“綵仗清晨出,非同齒胄時。”《舊五代史·唐書·明宗紀四》:“太常丞 段顒 請國學五經博士各講本經,以申橫經齒胄之義,從之。”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齒胄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齒胄是漢語古典文獻中的專有名詞,指古代貴族子弟依據年齡長幼排序的行為,尤指皇族子孫入學時的禮儀制度。《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釋義為“太子入學以年齡為序,不得以身份論尊卑”,其核心内涵體現了儒家“長幼有序”的禮制原則。

從構詞法分析,“齒”取《說文解字》“年也”之本義,指代年齡序列;“胄”據《爾雅·釋親》訓為“胤也”,特指帝王或貴族後裔。二字組合形成偏正結構,完整呈現了古代宗法制度下對繼承人的培養規範。《禮記·文王世子》記載:“衆子繼胄,入學以齒”,印證了這一制度在西周時期已形成完整體系。

該詞在唐代文獻中高頻出現,如《舊唐書·職官志》載:“凡親王之子,皆齒胄于學”,說明該制度在唐代仍被嚴格遵行。明代《永樂大典》卷11904引《唐六典》雲:“皇子十五入國學,雖嫡庶有别,然皆以齒為序”,進一步佐證了其曆史實踐形态。

網絡擴展解釋

“齒胄”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文獻背景理解:

  1. 基本含義
    由“齒”(牙齒)和“胄”(頭盔)組成,字面可引申為家族血脈的延續,代指子孫後代。例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家族的兒孫”。

  2. 文獻中的特定用法
    在曆史典籍中,“齒胄”多指太子入學時與公卿之子按年齡排序,不以身份尊卑為序的禮儀制度。如《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提到“入虎闈而齒胄”,李周翰注解稱太子入學需與貴族子弟按年齡長幼排列,體現平等受教的原則。

  3. 出處與例句

    • 唐代韓愈《賀皇帝即位表》中“齒胄國學”描述太子在國子監學習的場景。
    • 宋代徐铉《文獻太子挽歌詞》以“非同齒胄時”追憶太子早年入學的情景。
  4. 現代與古代用法的差異
    現代辭書多沿用“子孫後代”的廣義解釋,但研究古籍時需注意其特指太子入學禮儀的語境差異。

該詞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常見于描述古代貴族教育制度,強調等級與禮法的調和。如需深入分析文獻,建議參考《文選》及唐代史書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按例安養院本嗓變風兵敗如山倒腷塞不器補實草室成為癡床椽子出職從車動心忍性剛亮跟鬥過房子國将不國鶴長凫短戶版活現活性奬飾艱詭禁宮驚天地泣鬼神勁質舉樂客枕良奧貍沙卵育麻茶毛兵妙略邈若河山磨擦磨刀不誤砍柴工迫人清風明月氣溫搉慮逡巡酒商團尚席善撲營世德士胄首造首狀松球腆洗替身魋結溫軟無米之炊無生忍下馬牌小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