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威的意思、德威的詳細解釋
德威的解釋
(1).謂以德行威。《書·呂刑》:“德威惟畏。” 孔穎達 疏:“以德行其威罰,則6*民畏之而不敢為非。” 唐 韓愈 《送區弘南歸》詩:“況今天子鋪德威,蔽能者誅薦受禨。”
(2).恩德與威權。昆曲《十五貫》第四場:“執法嚴明,德威并行……平生願,效 包拯 。”
詞語分解
- 德的解釋 德 é 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範,品行,品質: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會要求,進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備。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恩惠:德施。德澤(德化和恩惠)。德惠。感恩戴德。 姓。 怨 筆畫數:; 部首:彳; 筆順編號:
- 威的解釋 威 ē 表現出來使人敬畏的氣魄:威力。威風。權威。 憑借力量或勢力:威脅。威懾。 筆畫數:; 部首:女;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德威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德威"是漢語中具有哲學意蘊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本義溯源
"德"在《說文解字》中釋為"升也",段玉裁注曰"内得于己,外得于人",指内在修養與外在行為的統一。《爾雅·釋诂》将"威"訓為"則也",鄭玄注《周禮》時強調"威儀者,仁之表",說明權威性需通過道德外顯。
二、語義結構
- 并列結構:"德"與"威"構成互補關系,如《尚書·臯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體現道德與威嚴的相輔相成。
- 主謂結構:《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中,強調以德立威的治理邏輯。
三、曆時演變
在《康熙字典》辰集心部,"德"字注引《易·乾卦》"君子進德修業",而"威"字注引《左傳·僖公廿七年》"兵以威民",顯示該詞在不同語境中的動态語義。現代《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德行與威儀的統一體"(第七版,2023)。
網絡擴展解釋
“德威”是一個漢語詞語,由“德”與“威”二字組成,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 德行與威嚴的結合
指通過高尚的道德品質(德)彰顯威嚴(威),體現道德本身具有的震懾力。例如《尚書·呂刑》提到“德威惟畏”,強調以道德施行威罰能使民衆敬畏。
- 恩德與威權的并重
常用于描述領導者或制度既以恩德感化人,又以權威約束人,如昆曲《十五貫》中“德威并行”的執法理念。
二、字義分解
- 德(dé)
本義為順應自然規律與社會規範的品質,引申為道德、恩惠。如《論語》中“為政以德”即強調以德服人。
- 威(wēi)
指令人敬畏的氣魄或威懾力,如“威嚴”“威權”。常與“德”結合,形成剛柔并濟的治理方式。
三、曆史與使用場景
- 經典出處
最早見于《尚書》,唐代韓愈在《送區弘南歸》中亦用“鋪德威”形容君主以德威治理天下。
- 現代應用
可用于描述領導者的管理風格(如恩威并施)、社會道德規範的約束力,或名字中寄寓的“德才兼備、威嚴正直”之意。
四、相關成語
- 德威并用
與“恩威并施”近義,強調道德感化與威嚴手段相輔相成。
若需進一步探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罷兵吧唧北扉輩羣逼湊兵衛操揔初葉出震禦極打光棍打磕睡蕩宥誕将丹荑東邦豆鼠獨鹿訛誤非道德主義蓋然論畡數感舊高牆攻滅貴老甲床斝彜濟勳寄止筐簏魁摧捆住手腳蠟液連引領表蔺生祿邑馬吏民營企業農業國撲閃譜學情期焭單蛩響軟紅塵勝敗乃兵家常事勝異手條子雙玉水埠四六體死賊天槎媮堕圩堤烏文木污濁消壞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