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貸息的意思、貸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貸息的解釋

謂借貸與人以取利息。《新唐書·高季輔傳》:“公侯勳戚之家,邑入、俸稍足以奉養,而貸息出舉,争求什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貸息”是漢語中由“貸”與“息”組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釋義

    “貸”指財物借出與借入的行為,如《說文解字》釋為“施也”,即給予、借予;“息”本義為呼吸,引申為滋長、利潤,《廣雅》注“息,利也”,特指借貸産生的額外費用。二者組合後,“貸息”指通過借貸關系産生的利息,即借款人因使用資金而支付給貸款方的報酬。

  2. 構成與詞性分析

    “貸息”屬偏正式合成詞,“貸”修飾“息”,強調利息的來源與性質。在古漢語中多作名詞,如《宋史·食貨志》載“民貸息錢,無過二分”,現代漢語中則用于經濟、金融領域,表述貸款利息的統稱。

  3. 使用場景與相關概念

    現代語境中,“貸息”常與“本金”“利率”關聯,例如“貸息計算需綜合年化利率與還款周期”(引自《金融術語詞典》)。其内涵涵蓋銀行信貸、民間借貸等場景,如《民法典》第六百七十條明确“借款利息不得預先扣除”。

  4. 權威文獻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貸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借貸與人以獲取利息,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構成

    • 貸:指借出或借入財物,引申為通過借貸關系獲取利益。
    • 息:指利息,即借貸過程中産生的收益或成本。
    • 組合後,“貸息”強調通過放貸行為賺取利息的商業模式。
  2. 曆史語境
    該詞最早見于《新唐書·高季輔傳》:“公侯勳戚之家,邑入、俸稍足以奉養,而貸息出舉,争求什一。”
    文中揭露了唐代權貴通過放貸獲取高額利息的現象,側面反映了古代金融活動的普遍性。


二、現代關聯

盡管“貸息”是古漢語詞彙,但現代金融領域中的貸款利息概念與之有相似邏輯,即資金提供方通過放貸收取利息。不過,現代貸款利息需遵守法定利率上限(如中國規定不超過LPR四倍)。


三、相關延伸

  1. 成語關聯
    • 嚴懲不貸、責無旁貸:均以“貸”表示寬恕或推卸責任,與“貸息”中的“貸”含義不同。
  2. 經濟意義
    古代“貸息”常與高利貸相關,而現代貸款利息受法律嚴格規範,強調風險與收益的平衡。

如需進一步了解現代利息計算方式(如等額本息、等額本金),可參考法律或金融專業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唱白讒閑塵蛻恥恚叱奴癡坐丑角創纂出參畜妻養子刺竹筍打謊登封草東溜西逛風風雅雅風壺分夜扶危持颠蓋然判斷高比鼓唇搖舌貴宮涵量魂馳夢想活火江火降士較少棘津近就祲盛九宮格居安窭人開輔磕頭如搗兩般三樣燎若觀火麻枯密西西比末尼教攀留朋雠鋪搭千金一擲僑肸棄背天下筌蹏散匪山海經生尅霜峯睡聲枉辔學步魏王池文華窩心酒無視五夜元宵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