迨及的意思、迨及的詳細解釋
迨及的解釋
(1).達到。 唐 韓愈 《為裴相公讓官表》:“苟耳目所聞知,心力所迨及,少關政理,輒以陳聞。”
(2).等到。 晉 陸機 《長歌行》:“迨及歲未暮,長歌承我閑。” 南朝 宋 劉铄 《拟孟冬寒氣至詩》:“迨及涼風起,行見寒林疏。”《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九回:“這一天,大家都是驚疑不定,草木皆兵;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無動靜。”
詞語分解
- 迨的解釋 迨 à 等到,達到:“卒迨于禍”。 趁:迨吉(男女嫁娶及時)。“請迨其未畢陳而擊之”(趁着他們沒有完全擺好陣勢時攻擊他們)。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及的解釋 及 í 從後頭跟上:來得及。趕不及。 達到:及格。及第(古代科舉考試中選,特指考取進士)。普及。過猶不及。 趁着,乘:及時。及早。及鋒而試。 連詞,和,跟:陽光、空氣及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以及。
網絡擴展解釋
“迨及”是一個文言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釋義:
-
達到
表示某種能力、時間或範圍的抵達。
例句:唐代韓愈《為裴相公讓官表》中提到“心力所迨及,少關政理”,意為“能力所達到的範圍内,稍有涉及政務便會上奏”。
-
等到
用于引出時間條件,相當于“待到”“及至”。
例句:
- 晉代陸機《長歌行》中“迨及歲未暮,長歌承我閑”,指“等到年末閑暇時,以長歌抒懷”。
- 南朝劉铄《拟孟冬寒氣至詩》中“迨及涼風起,行見寒林疏”,描述“等到涼風起後,寒林枝葉稀疏的景象”。
詞語結構:
- “迨”本義為“及、等到”,如《詩經》中“迨冰未泮”;
- “及”表示“到、趕上”,二者組合後語義疊加,強化時間或範圍的限定性。
需注意,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獻或仿古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迨及》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直到”、“到達”。該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辶部,右邊是及部。根據筆畫順序,辶部有3畫,及部有3畫。
《迨及》一詞來源于古漢語,最早出現在《文選·傅玄論文》一書中。該詞在繁體字中的書寫形式為《迨及》。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迨及》一詞在古代寫法中并沒有太大變化。
下面是一些關于《迨及》的例句:
1. 我迨及晚上8點才到家。
2. 飛機迨及目的地後,乘客可以下飛機了。
一些與《迨及》相關的組詞有:
1. 迨至(直至)
2. 時迨(當時)
《迨及》的近義詞是《直到》,反義詞可以是《不及》。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