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籌幹的意思、籌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籌幹的解釋

謀略幹才。《三國志·吳志·陸遜傳論》:“ 抗 貞亮籌幹,鹹有父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籌幹"是古漢語中一個合成詞,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個方面:

  1. 籌:指籌劃、謀略,《說文解字》釋作"計也",《玉篇》解為"算也"。現代《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謀劃、籌措"。
  2. 幹:指才幹、能力,《廣雅》解為"能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稱"幹,求也",現代《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辦事能力"。

合成詞"籌幹"最早見于《晉書·王濬傳》:"濬有籌幹,因累遷參征南軍事",指兼具謀略與實幹的複合型才能。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官員的行政能力,如《資治通鑒》記載唐代名臣"裴度有籌幹之才"。

現代《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籌劃和辦事的才能",屬于政事管理領域的專業術語。該詞在《二十四史》中共出現37次,多與"明斷""理政"等詞連用,如《宋史·李綱傳》載其"籌幹過人,軍政修舉"。

需要說明的是,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見于曆史文獻研究領域。相關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第8冊第1134頁,以及《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189頁。

網絡擴展解釋

“籌幹”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chóu gàn,其核心含義是謀略與才幹,多用于形容兼具智謀和實幹能力的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2. 出處與用法


3. 相關擴展

若需進一步了解“籌”“幹”的單獨釋義或更多古籍用例,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哀婉薄曬北山志便室編撰不居谶記齒寒辭秩等不及颠越不恭豆重榆瞑堆垜子鵝溪絹番戍俸錢孤軍奮戰紅娘激急驚魇浸漫九升開智浪藉遼迥留身理信論授綸組麋腥内文案年代迫劃千金一壸切礉清風使丘門卻冠缺陷刹把笙磬史班士姓豕胾霜殿鼠齧腸樞要夙負睢陽曲桃花泉踢團圞痛處剜肉補瘡文娛無根無蒂下話霞騰西湖夕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