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幹的意思、籌幹的詳細解釋
籌幹的解釋
謀略幹才。《三國志·吳志·陸遜傳論》:“ 抗 貞亮籌幹,鹹有父風。”
詞語分解
- 籌的解釋 籌 (籌) ó 計數的用具,多用竹子制成:籌策(a.古代計算用具,以木制成的小棍或小片;b.計策)。籌算。籌碼。略勝一籌。竹籌。酒籌。 謀劃:籌款。籌備。籌措。籌劃。籌集。籌建。運籌。統籌。一籌莫展。
- 幹的解釋 幹 (⑧幹??乾) ā 觸犯,冒犯,沖犯:幹擾。幹涉。幹預(亦作“幹與”)。森然幹霄。 追求,求取,舊指追求職位俸祿:幹祿。幹仕。 關連,涉及:幹系。互不相幹。 盾,古代抵禦刀槍的兵器:大動幹戈。 古
網絡擴展解釋
“籌幹”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chóu gàn,其核心含義是謀略與才幹,多用于形容兼具智謀和實幹能力的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籌:本義為古代計數的竹制工具(如算籌),引申為謀劃、策略。例如“統籌”“籌策”。
- 幹:指主體或核心部分,也指才能、辦事能力。例如“骨幹”“才幹”。
- 合義:兩字組合後,強調“智謀與實幹兼具”,多用于評價人物的綜合能力。
2. 出處與用法
- 文獻例證:
出自《三國志·吳志·陸遜傳論》:“抗貞亮籌幹,鹹有父風。”
此處描述陸抗(陸遜之子)既有正直的品格(貞亮),又繼承了父親的謀略與才幹(籌幹)。
- 現代應用:
該詞屬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對古典人物的評述中。
3. 相關擴展
- 近義詞:智勇雙全、文武兼備、才略過人。
- 反義詞:才疏學淺、庸碌無能。
若需進一步了解“籌”“幹”的單獨釋義或更多古籍用例,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籌幹(chóu gàn)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通過籌集和安排資金來支持和推動某項計劃或事務的進行。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和“幹”,它們分别代表着竹子和樹幹。
“籌幹”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在古代,人們用竹子來表示“籌”的意思,因為竹子通常被用來作為計數的工具,象征着籌集資金的行為。而“幹”則代表着樹幹,表示用籌集的資金來支持和推動某項計劃或事務的進行。
在繁體字中,籌幹的寫法保持不變。不過,在古代漢字中,籌幹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籌的寫法是“⺮吅”,幹的寫法是“⺧”;在《康熙字典》中,籌的寫法是“⺮勾”,幹的寫法是“⺧幹”。
以下是一些關于“籌幹”的例句:
1. 我們需要籌幹資金來建設新的學校圖書館。
2. 他們正在籌幹經費來組織一個慈善活動。
3. 政府已經開始籌幹救災工作,幫助受災地區的人們恢複正常生活。
與“籌幹”相關的組詞有籌集、籌款、籌備等。近義詞包括籌措、調配、準備等。而反義詞則可能是支出、花費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