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逮録的意思、逮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逮録的解釋

逮捕;拘囚。《三國志·吳志·陸抗傳》:“而頃聞 薛瑩 卒見逮録, 瑩 父 綜 納言先帝,傅弼 文皇 ,及 瑩 承基,内厲名行,今之所坐,罪在可宥。”《史記·項羽本紀》“ 項梁 嘗有 櫟陽 逮” 唐 司馬貞 索隱:“謂有罪相連及,為 櫟陽縣 所逮録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逮録(dài lù)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由“逮”和“録”二字組合而成,其含義需結合兩個單字的古義及曆史用法進行解析。以下從權威漢語工具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單字釋義

  1. 逮(dài)

    《說文解字》釋為“及也”,本義為“達到、及至”,引申為“捕獲、捉拿”。如《漢書·刑法志》:“逮系者衆。”指逮捕拘系之人衆多 。

    核心義項:追及、捕獲。

  2. 録(lù)

    《說文解字》稱“録,金色也”,本義與金屬記錄相關,後演變為“記載、抄寫”。如《周禮·天官》注:“録,記也。”指記錄在冊 。

    核心義項:記錄、登記。


二、複合詞“逮録”的釋義

“逮録”屬古漢語複合動詞,其完整含義為:

“逮捕并登記在冊”,即對抓捕對象進行拘捕并同步記錄其罪行或身份信息。


三、用法與語境

  1. 曆史文獻用例:

    明代《萬曆野獲編·刑部》載:“有司逮録奸民,具狀上聞。”指官吏逮捕嫌犯并登記罪狀上報朝廷 。

  2. 語法特征:

    作及物動詞,賓語多為“人犯”“罪者”等對象,如“逮録逆黨”“逮録流寇”。


四、現代延伸與辨析

現代漢語中,“逮録”已罕用,其功能被“逮捕登記”“立案記錄”等替代。需注意與“逮捕”(僅強調抓捕)、“記錄”(僅強調記載)區分,二者結合方為“逮録”完整含義 。


參考資料: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
  2. 鄭玄《周禮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
  4. 《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修訂版)
  5.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中華書局點校本)
  6.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

網絡擴展解釋

“逮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拼音:dǎi lù(或讀作dǎi lù,不同來源注音略有差異)
含義:指逮捕、拘囚的行為,即通過法律手段将人抓捕并關押。


二、引證與曆史用例

  1. 《三國志·吳志·陸抗傳》
    例句中提到“薛瑩卒見逮録”,意為薛瑩突然被逮捕拘囚,側面反映了該詞在古代司法場景中的使用。
  2. 《史記·項羽本紀》索隱
    唐代司馬貞在注解中提及“櫟陽逮”,指出“逮録”指因罪行牽連而被抓捕。

三、結構與詞義辨析


四、現代使用與權威性說明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需注意,部分網絡釋義(如-5)雖内容相似,但權威性較低,建議優先參考權威詞典或古籍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本戰不知痛癢不中楚苗萃蔡等高種植抵觸底公隊典幡眊蜂虿作于懷袖搆離貴高骨牌凳沽譽買直好交澒池護蒇胡嚼集安簡廸賤入貴出佳什警士徑行浄馔舊損君聖臣賢擴軍牢堅老實話嘹嘈鱗獸矛骹啟谒驅翻曲江宴日朘月削辱井三招兩式掃道設吊神怡蛇巫孰爛私耽私燭素虬台地跳二神推引托興委心無敵天下鮮活活鹹浸浸篠骖小鋼炮小拱偕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