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垂簾的意思、垂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垂簾的解釋

(1).放下簾子。謂閑居無事。《南史·顧觊之傳》:“ 覬之 禦繁以約,縣用無事。晝日垂簾,門階閑寂。”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七·李坤》:“蔡以《易》蔔,垂簾都門。”

(2).指潛心緻力,不預聞他事。《魏書·儒林傳·徐遵明》:“故能垂簾自精,下帷獨得,鑽經緯之微言,研聖賢之妙旨。”

(3).謂女後輔幼主臨朝聽政。《舊唐書·高宗紀下》:“自誅 上官儀 後,上每視朝, 天後 垂簾於禦座後,政事大小,皆預聞之,内外稱為‘二聖’。” 宋 蘇轍 《龍川别志》卷下:“ 章獻皇後 崩, 呂公 以後遺令冊 楊太妃 為皇太後,且復垂簾,士大夫多不悅。”《清史稿·禮志七》:“ 文宗 崩, 穆宗 幼沖嗣位。禦史 董元醇 奏請皇太後暫權朝政,稱旨,命王大臣等議垂簾儀制。”

(4).指垂下的簾子。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一》:“巖前懸石甚巨,當洞門,若樹屏,若垂簾。”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垂簾”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隨語境變化較大,主要包含以下解釋:

一、字面含義及古代用法

  1. 放下簾子,閑居或專注

    • 指放下簾子後隱居或潛心治學,不參與外界事務。例如《南史·顧觊之傳》記載官員顧觊之“晝日垂簾,門階閑寂”,形容其清簡的治理風格。
  2. 女後輔佐幼主臨朝聽政

    • 古代女性不能直接參政,需在皇帝寶座後垂下簾子,隔簾參與朝政。典型例子如唐代武則天輔助唐高宗處理國事,《舊唐書》記載“天後垂簾于禦座後,政事大小皆預聞之”。

二、現代語義延伸

  1. 象征性指代幕後權力

    • 衍生為“垂簾聽政”,比喻實際掌權者隱于幕後操控,如清代慈禧太後通過垂簾掌握朝政。
  2. 女性獨立生活的隱喻

    • 部分現代語境中,該詞被引申為女性婚後獨立生活的象征(但此說法多見于網絡,權威典籍無明确記載)。

三、其他相關用法

建議結合《舊唐書》《南史》等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滬江詞典)進一步考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垂簾:意義及來源

“垂簾”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彙,指的是在窗前懸挂簾子。在古代中國,垂簾是一種常見的裝飾物,也是一種遮蔽陽光和窺探的工具。

拆分部首和筆畫

垂簾的拆分部首是 “立” (li ) ,拼音為“chuí”。它由12個筆畫組成。

繁體字

繁體字形式為「垂簾」,指的是相同的意思和拼音。

古代漢字寫法

在古代,字形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漢字“垂簾”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上部分是“巾”(jin),表示帽子、頭巾;下部分是“立”(li),表示站立。垂簾的古代寫法是一個帽子下垂的形狀。

例句

1. 敬請客人不要輕易觸摸垂簾。

2. 在炎炎夏日裡,垂簾遮住了驕陽。

組詞

垂簾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各種詞語,例如:

1. 垂簾聽政:指帝王在垂簾後處理政務。

2. 垂簾而望:指曹操在帳幕中懸挂簾子,從中窺視敵情。

3. 垂簾聽訟:指君主在簾後聽取案情和判決。

近義詞

垂簾的近義詞是“懸簾”(xuan lian),指的是同樣的意思和用途。

反義詞

垂簾的反義詞是“卷簾”(juan lian),指的是卷起簾子,使之不再懸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