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審己的意思、審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審己的解釋

省察自己。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二端》:“内動於心志,外見於事情,修身審己,明善心以反道者也。” 漢 蔡邕 《玄文先生李子材銘》:“不為利回,不為義疚,臨寵審己,不動其守,可謂純潔皓素,綽有餘裕者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審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自我省察,強調對自身行為、思想的反思與審查。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審己”由“審”(shěn,意為審查、省察)和“己”(jǐ,指自己)組成,字面意義為審查自身,常用于表示通過内省來發現并修正問題。

二、詳細解釋

  1. 道德層面的反省:指對個人言行、品德的嚴格審視,如漢代董仲舒提到“修身審己,明善心以反道”(《春秋繁露·二端》),強調通過自我省察達到道德完善。
  2. 行為修正的實踐:如蔡邕在《玄文先生李子材銘》中描述“臨寵審己,不動其守”,體現面對外界誘惑時堅守原則的自我審視。
  3. 文學與哲學中的運用:古詩文中常以此表達内省精神,例如唐代劉禹錫的“當求舍拔中,必在審己明”,宋代張載的“羌審己兮乾乾”等。

三、使用場景

四、延伸關聯

“審己”常與“度人”連用為成語“審己度人”(shěn jǐ duó rén),意為先審視自己,再評價他人,體現推己及人的思維邏輯。

“審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修身概念,強調通過内省實現自我提升,適用于道德、行為及思想層面的反思。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審己的意思

審己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對自己的行為、思想進行審查和自我反省的過程。它是由“審”和“己”兩個字組合而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審字的部首是“言”,己字的部首是“己”,審己的拼音是shěn jǐ。

審己的總筆畫數為11個,其中審字的筆畫數為8個,己字的筆畫數為3個。

來源和繁體

審己一詞源自于《論語》,是孔子提出的一個道德觀念。在古代文字演變過程中,才形成了現代的漢字形态。這個詞在繁體中的寫法為「審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審己的形态可能有所不同。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形狀逐漸演變,形成了今天我們熟悉的樣子。

例句

1. 作為一個領導者,我們應該時刻審己,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标準。

2. 在攀登成功的道路上,關鍵是要能夠不斷地審己并進行改進。

組詞

審己的相關詞彙有:自審自省、反思、自我反省等。

近義詞

審己的近義詞包括:反思、自省、自我反省

反義詞

審己的反義詞是:不顧、放縱、掉以輕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