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方山巾的意思、方山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方山巾的解釋

古儒者所戴的軟帽。形制似方山冠。 唐 李白 《嘲魯儒》詩:“足著遠遊履,首戴方山巾。” 明 徐鹹 《西園雜記》卷上:“ 嘉靖 初年,士夫間有戴巾者,今雖庶民亦戴巾矣;有唐巾、程巾、坡巾、華陽巾、和靖巾……方山巾、陽明巾,巾制各不同。閭閻之下,大半服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方山巾是古代儒生佩戴的一種軟帽,其形制與方山冠相似,具有以下特點:

  1. 基本定義與形制 方山巾為軟質帽型,頂部呈方形,屬于儒者日常穿戴的服飾。其名稱可能源于“方山冠”,但方山冠多為祭祀等正式場合使用,而方山巾更偏向日常使用。

  2. 曆史文獻記載

    • 唐代李白在《嘲魯儒》中寫道:“足著遠遊履,首戴方山巾”,表明唐代儒生普遍佩戴此巾。
    • 明代徐鹹《西園雜記》提到嘉靖年間士人服飾多樣,方山巾與唐巾、程巾等并列,說明其延續至明代仍為常見款式。
  3. 文化意義 方山巾是儒家學者身份的标志之一,象征學識與儒雅氣質。其方形設計可能暗含“方正不阿”的儒家倫理觀念。

  4. 形制演變 部分文獻稱其為“方頭巾”,明代時材質與裝飾可能隨社會風尚變化,但核心形制保持方形特征。

如需進一步了解方山冠與方山巾的區别,可查閱《後漢書·輿服志》等古代服飾專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方山巾》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方形的山巾,即指長方形的頭巾。這種頭巾最初是漢代官員佩戴的一種頭飾,代表了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拆分部首是“方”和“巾”,部首“方”表示形狀,常見于與方形相關的字,而部首“巾”表示與頭巾相關的字。 “方”部的筆畫數為四,而“巾”部的筆畫數為三。 《方山巾》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最早出現在漢代。漢代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因此許多頭飾、服飾等傳統文化元素也在這個時期形成并流傳至今。 繁體字“方山巾”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是《方山巾》的寫法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頭上戴着一頂方山巾,顯得格外莊重。 關于組詞,可以有“方巾”、“山巾”等。 近義詞可以有“方形頭巾”,反義詞可能沒有一個明确的詞語與之相對應。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滿足你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