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浣衣的意思、浣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浣衣的解釋

亦作“澣衣”。1.洗衣。 唐 馮贽 《雲仙雜記·萱草浣衣》:“ 鄭源 令婢 萱草 浣衣, 萱草 輒雲:‘郎君塵土太多,令人手皮俱脫。’” 明 馮夢龍 《智囊補·察智·高湝》:“有婦人臨 汾水 浣衣。” 清 程麟 《此中人語·吳某》:“忽見隔河有一婦,臨流浣衣,狀類己妻。”

(2).謂多次洗過的衣服。指舊衣。亦指穿舊衣。《禮記·禮器》:“ 晏平仲 祀其先人,豚肩不揜豆;澣衣濯冠以朝。” 鄭玄 注:“澣衣濯冠,儉不務新。” 宋 孔平仲 《續世說·容止》:“ 武帝 雖衣浣衣,而左右衣必須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浣衣”是漢語中的古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洗衣
    該詞最核心的含義指清洗衣物。如《後漢書·馬援傳》記載“成帝禦浣衣”,即描述帝王穿着洗滌後的衣物。此義項在多個權威典籍中被反複提及,如《禮記·禮器》提到“浣衣濯冠以朝”,強調節儉之意。

  2. 異體字與讀音
    “浣”通“澣”,讀音為huàn yī,常見于文言文語境。


二、引申含義

  1. 舊衣或穿舊衣
    因衣物經多次洗滌而顯陳舊,故“浣衣”可代指舊衣,或穿着簡樸的行為。如鄭玄注《禮記》時提到“浣衣濯冠,儉不務新”,體現古人對節儉的推崇。

  2. 曆史機構名稱
    明代宮廷設“浣衣局”,負責罪婦勞役,如提及的“浣衣院官妓”及中王滿堂被稱為“浣衣皇後”,均與此機構相關。


三、文學與曆史用例

  1. 詩詞中的意象
    唐代皇甫冉詩句“浣衣逢野水”,描繪田園勞作場景;宋代劉克莊詞中“綠滿千岩,浣衣石上”則借浣衣展現自然意境。

  2. 史書記載
    《雲仙雜記》記載婢女浣衣時抱怨“郎君塵土太多”,側面反映古代社會階層差異。


四、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浣衣”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日常口語常用“洗衣”替代。需注意其古雅色彩,避免現代文體中誤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機構“浣衣局”或相關詩詞典故,可參考、11等來源的完整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浣衣的意思

浣衣是一個漢字詞彙,通常指的是洗滌衣物。浣衣一詞可以用來形容在水中浸泡、搓洗、擰幹、晾曬衣服等各種與洗滌相關的動作。

拆分部首和筆畫

浣衣的部首是氵(水部),總共有11畫。

來源和繁體

浣衣的字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說文解字》中,浣被解釋為“濕洗衣物的動作”,衣是指衣物。因此,浣衣就是進行濕洗衣物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浣衣的形狀與簡體字相同。沒有明顯的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浣衣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其古代寫法為“衐衣”,音qū yī。這種寫法也是指濕洗衣物。

例句

1. 女子在河邊浣衣,清澈的河水洗得衣服幹淨如新。

2. 她每天早上都要起早去浣衣,保持家中的衣物整潔。

組詞

1. 洗衣:指進行一般的洗滌衣物動作。

2. 脫衣:指脫下衣物,常用于表示搭配動作。

3. 捶打:用力敲打衣物以使其更幹淨。

近義詞

洗滌、擦洗、清洗

反義詞

穿衣、販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