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曠日的意思、曠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曠日的解釋

(1).曆時。《漢書·賈山傳》:“﹝ 秦 ﹞為 阿房 之殿……使徒數十萬人,曠日十年。”

(2).耗費時日。《史記·淮陰侯列傳》:“今将軍欲舉倦獘之兵,頓之 燕 堅城之下……情見勢屈,曠日糧竭,而弱 燕 不服, 齊 必距境以自彊也。” 三國 魏 曹冏 《六代論》:“曠日若彼,用力若此,豈非深固根蔕不拔之道乎?” 元 黃溍 《晚晴》詩:“曠日固所虞,聊茲息營營。”

(3).猶終日。《淮南子·原道訓》:“夫臨江而釣,曠日而不能盈羅。”

(4).空缺的時候。 清 葉名沣 《橋西雜記·讀書法》:“壁既滿,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中,俟再讀有所録補粘其處,隨收隨補,歲無曠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曠日”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多重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可表達時間跨度、效率狀态或特定情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曠日”由“曠”(空曠、荒廢)和“日”(時間)組成,核心含義與“時間長久”相關,常隱含“效率低下、拖延無果”的貶義色彩。

二、詳細釋義

  1. 曆時
    表示某件事持續了很長時間。
    例:《漢書·賈山傳》中“曠日十年”描述秦朝修建阿房宮耗時十年。

  2. 耗費時日
    強調時間被浪費或未有效利用。
    例:“這場争論曠日持久,雙方僵持不下”。

  3. 終日
    指整日、全天,多用于古代文獻。
    例:《淮南子·原道訓》中“曠日而不能盈羅”指整天釣魚卻未滿一網。

  4. 空缺的時候
    表示時間上的空白或間歇。
    例:“曠日糧竭”描述軍隊因長期消耗導緻補給中斷。

三、常見使用場景

四、成語擴展:曠日持久

作為成語“曠日持久”(kuàng rì chí jiǔ),特指事情拖延過久且無進展。
例:“這場談判曠日持久,仍未達成協議”。

五、注意事項

現代使用中,“曠日”多與負面語境關聯,需避免與中性時間描述混淆(如“曆時多年”)。如需完整古籍例句或更多用法,可參考、6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曠日

曠日,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種含義和用法,下面将對該詞進行解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曠日的部首是日字旁(日),具體它的構成為“日”和“廣”兩個部分。它的總筆畫數為10畫。

來源

曠日最早來源于《史記·南越列傳》:“磅遺質旣夷,曠日累月。”意為時間長久,曆時數月。

繁體

曠日的繁體字為「曠日」。

古時候漢字寫法

曠日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常見的變體有「礦日」和「況日」。兩者都保留了曠日的基本意思,隻是字形略有不同。

例句

1. 這個工程耗時十年,真是曠日持久。
2. 他整天沉迷于遊戲中,浪費了大量曠日的時間。
3. 這個任務需要曠日的努力和毅力才能完成。

組詞

曠日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一些相關詞彙,如曠日持久、曠日長久、曠日岑寂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曠日的近義詞有漫長、艱難。反義詞有短暫、迅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