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七緵布的意思、七緵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七緵布的解釋

古代的一種粗布。《史記·孝景本紀》:“令徒隸衣七緵布。” 司馬貞 索隱:“七緵,蓋今七升布,言其粗,故令衣之也。” 張守節 正義:“緵,八十縷也,與布相似。七升布用五百六十縷。”參見“ 七升之布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七緵布”是古代中國對一種粗布的特定稱謂,其含義和背景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1. 基本定義
    七緵布是漢代及以前使用的一種粗制麻布,主要用于下層民衆或刑徒的衣物。根據《史記·孝景本紀》記載,漢景帝曾下令讓徒隸(服勞役者)穿着七緵布。

  2. 紡織規格

    • 漢制以“緵”為計量單位,1緵=80根紗線,七緵布即用560根紗線(7×80)織成,密度較低,質地粗糙。
    • 對比當時精細的“升布”(如30升布為細布),七緵布屬于最低檔次的織物。
  3. 曆史背景
    漢代通過布料規格區分社會等級,七緵布的粗糙特性使其成為刑徒、貧民的标志性服飾,反映了古代階級差異。

  4. 延伸釋義争議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提到其作為成語的比喻義,形容“混亂無章”,但此用法未見于傳統文獻,可能是基于字面結構的引申解釋,需謹慎使用。

七緵布的核心含義是漢代粗布,兼具曆史考證價值與社會文化意義。如需了解更詳細文獻(如《史記》原文),可參考、7的注疏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七緵布:意思、拆分部首和筆劃

《七緵布》(七绫布)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詞語。拆分部首是「糸 (纟糸)」和「舛」。它共有16筆劃。

《七緵布》的意思和來源

《七緵布》在古代是一種細緻的絲織品,通常以絲線織成。這種織品非常受人們的喜愛,因為它質地柔軟,手感細緻,並且有著獨特的光澤。它的名字有時候也會簡單地稱為「七緵」。

關於《七緵布》這個詞的確切出處和起源並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用來描述一種高品質絲織品的名詞,並且與古代中國的文化和時尚相關聯。

《七緵布》的繁體字寫法

《七緵布》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七綾布」。這個詞在正體中文中依然被使用,特別是當提到古代織品時。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經歷過一些變化,包括《七緵布》作為一個詞語的寫法。因此,它的古代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不過,由於現代通用的漢字标準(常用字表)僅囊括至1957年,此限制了對於更早期寫法的準確了解。

例句

1. 這塊七緵布織品非常昂貴,價值連城。

2. 傳統的婚禮上,新娘通常穿著一件七緵布製成的禮服。

相關詞語

組詞:絲緞、紡織、織物、綢繆、布匹

近義詞:絲綢、繡品、綷綢

反義詞:粗麻布、毛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