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逞志的意思、逞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逞志的解释

快心,称愿;得逞。《左传·成公十三年》:“天诱其衷, 成王 陨命, 穆公 是以不克逞志於我。” 唐 李绅 《赠毛仙翁》诗:“ 穆王 粗识神仙事,八极轮蹄方逞志。” 清 梁廷枏 《夷氛闻记》卷一:“ 英 夷狡焉,思逞志於内地久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逞志(chěng zhì)是汉语中的书面语词汇,指实现自己的意愿或志向,多含达成抱负、满足心愿的意味。以下从语义演变、用法特征及权威引证角度进行详细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实现志向

    指通过行动使个人抱负或目标得以达成,常见于描述人物达成理想的状态。

    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不如逞志而求名。"(意指不如实现志向以追求声名)

  2. 满足心愿

    强调主观意愿的满足,隐含"得偿所愿"的语义色彩。

    例:《楚辞·大招》:"逞志究欲,心意安只。"(王逸注:"逞,快也;究,穷也。")


二、语义演变与构词分析


三、权威词典释义与用例

  1. 《汉语大词典》:

    "逞志"释为"快心,称愿;得逞其志"。引《吕氏春秋》:"乱世之民,其去圣王亦久矣,其愿见之,日夜无间,故贤王秀士之欲忧黔首者,不可不务也。"高诱注:"欲使逞志。"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标注为"实现志愿,满足心愿",引《后汉书》:"逞志究欲,穷身极娱。"

  3.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归入口语罕用词,释义为"实现某种意愿"(书面语)。


四、近义与反义关联


五、经典文献用例

  1.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季氏甚得其民,淮夷与之,将逞志于鲁。"(指季氏意图实现掌控鲁国的野心)

  2. 王夫之《读通鉴论》:

    "曹操逞志于赤壁,而周瑜之功不可没也。"(强调曹操意图实现野心但受挫)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
  2.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华书局,2014.
  3.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
  4. 许慎《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5. 吕不韦《吕氏春秋》,中华书局,2011.
  6. 王夫之《读通鉴论》,中华书局,2013.

网络扩展解释

“逞志”是一个汉语成语,读作“chěng zhì”,其核心含义是实现个人意愿或野心,多指通过展示能力或手段达到目的,但在不同语境中可能带有一定贬义。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实现野心或愿望
    指通过行动使自己的志向或欲望得以满足,常见于古籍中,强调结果上的达成(如《左传·成公十传》提到穆公未能“逞志”)。
  2. 贬义用法:自负或放纵
    部分语境中隐含负面色彩,暗指因过度追求个人目标而显露出骄傲、不择手段(如“逞能”“逞凶”)。

二、用法与例句

  1. 古籍引用
    • 《左传》:“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
    • 清代文献:“英夷狡焉,思逞志于内地久矣。”
      (均强调未达成或试图达成某种目的)
  2. 现代用法
    多用于批评性表述,如“逞志纵勇闹天宫”(出自歌曲《悟空》),或形容不顾后果的野心家。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四、延伸解析

“逞”字本义为“通达”,后引申为实现、施展(《说文解字》),而“志”指志向,组合后更侧重主观意愿的达成。需注意语境差异:中性描述时强调目标实现,贬义时则含自负或越界之意。

如需更全面信息,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左传》相关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絺辞绘句春王园丹凤朝阳到伴订正洞快度外之人法衮风沙分茅覆杯池勾股数归茔箍节儿郭雀儿过隙翰迹还朴反古歡头检事尖牙节损金银花酒逋就酒跼滞孔棘喾敕两报一刊敛敛六分半书柳青鲁殿漫散射谩视美才猛割丁门旗谟言闹混澎渀偏译僻径奇奥怯愞驱集软绢撒活桑土绸缪神工意匠审练时机首虏率蜀殿琼人顺嘴婷婷脱真罔阆象蛇下死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