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成約的意思、成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成約的解釋

已有的約定或條約。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蘇大璋》:“謂其自許之确如此,必将與試官有成約,萬一果然,乞究治之。” 清 馬建忠 《適可齋記言·複李伯相劄議中外官交涉儀式洋貨入内地免厘禀》:“今彼既不滿於舊約,欲有改易,我亦何必拘守成約,不肯增删,自可乘此機關,與之商酌。” 沙汀 《淘金記》九:“何況自以為有過成約,要想斷念,也就更困難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成約"在漢語中是一個具有法律和日常雙重含義的詞彙,其核心指已經成立、締結完成的約定或契約。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1. 已締結的契約/約定

    指雙方或多方經過協商、承諾,最終達成一緻并确立下來的正式協議或口頭約定。它标志着協商過程的結束和具有約束力關系的開始。

    示例: "經過多輪談判,雙方終于籤訂了成約。"

  2. 完成締約行為

    作動詞時,表示"達成契約"的動作過程,強調從協商到最終确立的結果。

    示例: "此事宜早成約,以免生變。"


二、法律語境下的深層含義

在法律領域,"成約"特指具備法律效力的合同成立,需滿足以下要件:

例如:房産買賣中,雙方籤署購房合同即形成"成約",此時買方需履行付款義務,賣方需履行過戶義務。


三、日常用法與延伸

在非正式場合,"成約"可泛指任何形式的約定達成,不限于書面合同:


四、常見使用場景

場景類型 示例
商業合作 籤訂貿易成約,保障雙方權益
民事協議 租賃成約後,房東需交付房屋
婚俗傳統 舊時指婚約成立(如"訂親成約")

五、近義詞辨析


權威來源參考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已經訂立的契約或約定"。

  2. 《辭海》(第七版)

    釋義:"締約行為完成,契約成立"。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相關條款:合同成立需"當事人意思表示一緻"(對應"成約"的法律要件)。

(注:因詞典無公開電子版鍊接,此處标注來源名稱。法律條文可參考中國政府網《合同法》原文,但需注意《民法典》生效後部分條款已調整。)

網絡擴展解釋

“成約”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已有的約定或條約,通常用于正式協議或已經達成的共識。拼音為chéng yuē。


二、用法解析

  1. 曆史文獻中的使用

    • 宋代《齊東野語》提到“與試官有成約”,指預先達成的約定。
    • 清代馬建忠曾用該詞讨論條約修訂,強調對既有條款的遵守或修改。
  2. 現代語境

    • 多用于國際關系或法律文件,如中日曆史上的“青島問題”相關條約被稱為“成約”。
    • 法語翻譯為traité conclu(已締結的條約)或convention conclue(已籤訂的協議),體現其法律效力。
  3. 文學與日常用例

    • 沙汀在《淘金記》等作品中用該詞描述人際或社會契約關系。
    • 日常可用于描述正式承諾,如“雙方早有成約”。

三、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例或法律場景,可參考相關典籍或國際法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骜好标率秉事長侯撐委春煦刺慝待價而沽讀赗二毛子放謌風牛馬不相及附合賦形高才大學共工後車鲛國佳氣徑會迳直麂眼絶美控告捆子離絕令狐龍編螺女戮人毛毯墓室鬧蛾辟除前伐谯閣切莫清平調親倚婘屬擾動任使繠宮搔頭抓耳上屆生貨視線收降水狗四山五嶽謄搨天下為籠跳動踢跶通輪拓拔文學史卧不安席誣淫小題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