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 滿族 婦女的服裝打扮。《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他家那些村婆兒從不曾見過 安太太 這等旗裝打扮,更該有一點窺探。” 王統照 《一欄之隔》:“以及戴了方翅,穿了厚鞋的旗裝太太……也都要把臉貼在鐵欄上向裡望望。”
旗裝是滿族的傳統服飾,其含義和特點可綜合多個來源歸納如下:
旗裝(滿語稱“衣介”)是清朝時期滿族旗人統一穿着的袍式服裝,男女老幼皆可穿着。最初指代所有旗人袍服,後逐漸演變為特指女性服飾,尤其在清代成為滿族婦女的典型裝束。
除服飾本意外,旗裝還衍生出兩種延伸含義:
旗裝對後世服飾影響深遠,尤其是女性旗裝中的袍服元素,成為近代旗袍的雛形。
注:以上内容綜合了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如需完整釋義或例句可參考相關詞典條目。
旗裝一詞是指将旗幟佩戴到裝飾物上,使其成為一種衣物或裝飾品。旗裝源于古代中國的軍事制度,當時士兵和将領會在身上佩戴帶有軍旗的裝飾,以示其身份和所屬軍隊的歸屬。這種裝飾物也被稱為旗幟裝束,簡稱旗裝。
旗裝的部首是⺍,屬于兩點水的變形,表示“手”的意思。旗裝是由部首⺍和字義旗組成的,它的總筆畫數是11筆。
旗裝的繁體字形式是「旂裝」。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旗裝的字形稍有不同。旗的舊字形為「旂」,裝的舊字形為「裝」。旗裝合體後的字形為「旗裝」。
1. 他身着絢麗的旗裝,昂首闊步地走進了禮堂。
2. 那位武将戰死沙場,遺留下了一身嶄新的旗裝。
組詞:旗袍、旗幟、裝束。
近義詞:旗袍、裝束。
反義詞:普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