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齒讓的意思、齒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齒讓的解釋

以年歲大小相讓,示長幼有序。《禮記·文王世子》:“故世子齒於學,國人觀之,曰:‘将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 明 歸有光 《告昆山縣城隍神文》:“吾邑人孝弟力田,鄉裡齒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齒讓"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依據年齡長幼次序相互謙讓的行為或禮節,體現了傳統倫理中"長幼有序"的尊卑觀念。以下從語義、典籍依據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詳細闡釋:


一、語義解析

  1. "齒"的本義與引申

    "齒"原指牙齒,引申為人的年齡(因幼童換齒、老人落齒可标志年歲)。《漢語大詞典》釋"齒"有"人的年齡、歲數"之義(如"序齒"即按年齡排序)。

  2. "讓"的倫理内涵

    "讓"意為謙遜退避,《說文解字》注:"讓,相責讓也",後衍生出禮讓之義,如《禮記·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

  3. "齒讓"的合成義

    二字組合指以年齡長幼為序,年幼者禮讓年長者的行為規範,強調社會交往中年齡次序的權威性。


二、典籍依據與曆史語境

  1. 《禮記》中的禮制根源

    《禮記·祭義》載:"朝廷同爵則尚齒",指出在爵位相同時需尊崇年長者。其注疏雲:"尚齒,謂以年齒為尊卑之次",此為"齒讓"的禮法基礎。

  2. 賈誼《新書》的倫理闡釋

    漢代賈誼在《新書·道術》中提出:"弟敬愛兄謂之悌",而"齒讓"正是"悌"道的實踐形式,要求幼者對長者自覺禮讓。

  3. 古代注疏的佐證

    清代學者孫希旦《禮記集解》釋"尚齒"為:"以齒為序,少者讓于長者",直接點明年齡次序與謙讓的關聯。


三、文化内涵與社會功能

"齒讓"作為儒家禮教的重要實踐,具有雙重意義: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鄭玄(注), 孔穎達(疏). 《禮記正義》. 中華書局, 2018.
  3. 賈誼. 《新書》. 收錄于《新編諸子集成》. 中華書局, 2007.
  4. 孫希旦. 《禮記集解》. 中華書局, 1989.
  5. 焦循(注). 《孟子正義》. 中華書局, 2017.

網絡擴展解釋

“齒讓”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文獻來源進行綜合解釋,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本義(主流解釋)

基本含義:指以年齡大小相互禮讓,體現長幼有序的禮節。
出處:最早見于《禮記·文王世子》,其中記載“将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描述世子在學堂按年齡與平民謙讓,引發國人感慨的場景。明代歸有光在《告昆山縣城隍神文》中也提到鄉裡“孝弟力田,齒讓成風”,強調社會中的長幼秩序。

二、引申義(非主流解釋)

比喻義:少數文獻(如、2)提到“齒讓”引申為“彼此互相讓步,和睦相處”,并附會《史記》中虞卿與平原君“咬齒相讓”的故事。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是後人衍生的解釋。

使用場景

  1. 古禮教場合:如學堂、鄉裡等需強調長幼尊卑的環境。
  2. 文學引用:多用于古文或仿古文體中,例如歸有光的祭文。

注意:若需嚴謹學術使用,建議以《禮記》的原始釋義為準。對故事性引申義需謹慎考據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備件笨伯並轡碧絲猜讒藏鈎蚩尤戲沖恬雠夷榱棟翠筱存亡續絕大腹便便鬥騎反袂風馳電卷傅禦睾鼓工糧寡瘦國度鶴行雞群紅頭文件洪英混水摸魚減刻繼古開今積澇給視開單老荊玲玲鄰角霾風嫚辱猛憨棉花嘴蜜丁名公巨人男兒有淚不輕彈娘子兵披閲潛光隱耀怯頭怯腦宂雜肉騣神壇是百的讨定讨親犆牲淟涊徒咢文犧無它仙人柱小鹢蝦須稀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