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恐的意思、誠恐的詳細解釋
誠恐的解釋
猶唯恐。《後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今四舅深執忠孝,引身自退,而以方垂未靜,拒而不許;如後有毫毛加於今日,誠恐推讓之名不可再得。” 元 關漢卿 《裴度還帶》第三折:“猛然醒來,誠恐天晚母親在家懸望。”《何典》第五回:“ 牽鑽鬼 誠恐老子要怪他,便把那叫化子夾背一記。”
詞語分解
- 誠的解釋 誠 (誠) é 真心:誠懇。誠樸。誠實。誠摯。忠誠。心悅誠服。 實在,的确:誠然。誠有此事。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恐的解釋 恐 ǒ 害怕,畏懼:恐懼。恐怖。恐慌。驚恐。有恃無恐。 恫吓(?):恐吓(?)。 疑慮:恐怕。恐不能成功。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誠恐”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古代漢語和現代書面語中,帶有較強的文言色彩。其含義可以從字面和用法兩個層面理解:
-
字面意思:
- 誠: 表示真實、實在、确實。強調程度深或情感真摯。
- 恐: 表示害怕、畏懼、擔心、憂慮。
- 因此,“誠恐”的字面意思就是“實在害怕”、“确實擔心”、“深為憂慮”。它強調的是一種發自内心的、強烈的擔憂或恐懼情緒。
-
用法與語境:
- 表達擔憂或恐懼: 這是最核心的用法。常用于表達說話人對某種可能發生的不利情況或後果的深切憂慮和不安。
- 例:臣誠恐陛下之過舉,将不利于社稷。(我實在擔心陛下的錯誤舉動,會對國家不利。)
- 例:他誠恐事情敗露,整日坐立不安。
- 表示謙遜或委婉: 在陳述自己的意見、提出請求或進行勸谏時,使用“誠恐”可以起到緩和語氣、表達謙卑态度的作用,相當于“恐怕”、“隻怕”。
- 例:在下才疏學淺,誠恐有負所托。(我學識淺薄,實在擔心辜負了您的托付。)
- 例:誠恐言語不當,冒犯尊顔。(實在擔心說話不當,冒犯了您。)
- 常與負面結果連用: “誠恐”後面常常引出說話人所擔心的、不希望發生的負面結果或情況。
- 例:誠恐贻誤戰機。(實在擔心贻誤了戰機。)
- 例:誠恐引起誤會。(實在擔心會引起誤會。)
“誠恐”是一個表示深切憂慮、實在擔心的文言詞彙。它強調擔憂的真實性和強烈程度,常用于表達對不利後果的恐懼,或在陳述意見時表示謙遜委婉的态度,其後常接所擔心的負面情況。
權威參考來源: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該詞典對“誠”和“恐”的釋義清晰,并收錄了大量文言詞彙的經典用法,是理解“誠恐”這類文言詞彙的權威工具書。其釋義明确指出“誠”有“實在、的确”義,“恐”有“害怕、擔心”義,組合起來即為“實在害怕/擔心”。
-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雖然“誠恐”在現代口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該詞典作為規範現代漢語的權威詞典,對詞彙的釋義精準,能夠确認“誠恐”在現代書面語中的含義和文言色彩。
- 《辭源》(商務印書館)或《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這些大型曆時性詞典會詳細追溯詞彙的源流和演變,提供更豐富的古代文獻例證,進一步佐證“誠恐”在古代典籍中的廣泛應用及其核心含義。
- 權威典籍用例(如《史記》、《漢書》、唐宋名家文集): 在這些經典文獻中,“誠恐”頻繁出現于臣子進谏、表達憂慮或謙遜的語境中,是其含義和用法的直接體現。例如,《史記·項羽本紀》中範增之言:“臣誠恐陛下疑臣。” 杜甫詩《北征》:“誠恐朝廷誅,賢者有避諱。”
網絡擴展解釋
“誠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誠恐”由“誠”(真誠、誠懇)和“恐”(害怕、擔心)組成,表示内心真實的恐懼或深切的擔憂,強調情感的真摯性。例如:“王大捕頭跪在八府巡按面前誠惶誠恐地說……”(例句)。
二、用法與語境
- 單獨使用:多用于表達對某事的深切憂慮,如《後漢書》中“誠恐推讓之名不可再得”,意為擔心聲譽受損。
- 成語關聯:常與“誠惶”連用為成語“誠惶誠恐”,原為古代臣子奏章中的套語,表示對君王的敬畏與不安,後泛指因敬畏而謹慎小心的态度。
三、與“誠惶誠恐”的區别
- 誠恐:單獨強調“擔憂”或“害怕”的心理狀态。
- 誠惶誠恐:側重因敬畏而産生的惶恐,如“臣沖誠惶誠恐,頓首頓首”(引《說文解字書》)。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惶恐不安、戰戰兢兢
- 反義詞:泰然自若、鎮定自若
五、現代應用
如今多用于形容面對重大責任或挑戰時的謹慎态度,例如:“面對重要考試,他感到誠恐,既敬畏又謹慎”。
别人正在浏覽...
遨魂白鸾尾白平寶賮杯槃舞參較參訣惝然剗穢撐扶道弟稱兄斷囚豐麗氛沴狗逮老鼠股份公司黑鬒鬒夥煩虎生生互助會叫驢剿撲腳趾拇戒難機妙浸沉君夫人踘踴老亞公靈床臨危不苟柳營厖錯緬鑒明昌乃才南冠楚囚偏弦剽塵鋪行千金字錢三強奇節棄群臣齊勻灑樂桑落審改釋駕詩雲子曰受懲罰童昏推服土強往朝武卒隙大牆壞協光紀諧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