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聾丞的意思、聾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聾丞的解釋

《漢書·循吏傳·黃霸》:“ 許丞 老,病聾,督郵白欲逐之。 霸 曰:‘ 許丞 廉吏,雖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頗重聽,何傷?且善助之,毋失賢者意。’”後遂以“聾丞”為地方副佐之稱。 宋 蘇轼 《初到杭州寄子由》詩之一:“遲鈍終須投劾去,使君何日換聾丞。” 宋 陸遊 《錦亭》詩:“樂哉今從 石湖公 ,大度不計聾丞聾。” 清 貝青喬 《軍中雜诔》詩:“如何為國捐軀者,隻是聾丞醉尉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聾丞”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具體含義及演變如下:

1.典故來源

出自《漢書·循吏傳·黃霸》:
東漢官員許丞因年老耳聾,督郵建議罷免他,但黃霸認為他雖聽力不佳,仍能勝任禮儀事務,且為官清廉,應予以保留。這一事件被後世提煉為“聾丞”,代指地方副職官員。

2.本義與引申義

3.文學引用

4.總結

“聾丞”一詞既反映了古代官員任用中對德行與能力的權衡,也體現了漢語通過典故凝練文化記憶的特點。其使用多出現于詩詞或曆史評論中,現代語境較少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聾丞》的意思

《聾丞》是指古代官職中負責處理文書念誦的官員。他們要為丞相等高級官員讀書念誦,因此需要具備良好的口頭表達和朗讀能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聾丞》的拆分部首為「耳」和「丞」,部首「耳」表明了與聽覺有關的意義。根據康熙字典,「耳」的部首的字形為「⺣」,它表示與耳有關;「丞」的部首為「丶」,它是一個字形組件部首,表示小點的意思。

《聾丞》的筆畫數為8畫,其中「聾」由9畫組成,「丞」由7畫組成。

來源

《聾丞》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李時中的著作《武備志》中。

繁體

繁體字「聾丞」沒有改變,與簡體字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康熙字典》中的記載,古時候的寫法為「聾丞」,其中「聾」采用了「⺶」的部首形态,「丞」則與現代寫法相同。

例句

1. 宋代的朝廷中,聾丞的角色非常重要。

2. 聾丞的文辭咬字清晰,每日為丞相朗誦文書。

組詞

1. 聾巷:指因為聾而發展成專門為聾人服務的區域。

2. 聾啞:指同時失去聽力和語言能力的人。

3. 聾童:指失去聽力的兒童。

近義詞

1. 聽差:指在聽覺上具有一定缺陷的人。

2. 誦讀員:指負責朗讀和背誦的人。

反義詞

1. 耳聰目明:指聽力和視力都很敏銳的人。

2. 能聽能說:指聽力正常、能夠流暢說話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