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蕩宥的意思、蕩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蕩宥的解釋

寬恕。《後漢書·郭躬傳》:“伏惟天恩莫不蕩宥,死罪以下并蒙更生。”《新唐書·張镒傳》:“假令 縱 實犯法,事不緣奴,尚宜録勳念亡,以從蕩宥。”《宋史·理宗紀二》:“創殘之餘,綏撫為急,宜施蕩宥之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蕩宥”是一個較為古雅的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中。根據權威漢語詞典的釋義和古代文獻用例,其詳細意思如下:

“蕩宥”的詳細釋義:

  1. 寬恕、赦免:

    • 核心含義: “蕩宥”的核心意思是寬宏大量地赦免罪過、免除刑罰或過錯。它強調的是一種寬大的、不計較的赦免行為。
    • 詞素解析:
      • 蕩 (dàng): 本義有清除、洗滌、搖動、放縱、廣闊等意。在“蕩宥”中,取其“清除(罪過)”、“滌除(污點)”或“(心胸)寬廣(能包容)”的引申義。
      • 宥 (yòu): 本義就是寬恕、赦免、原諒。《說文解字》釋為“寬也”。
    • 組合義: “蕩”修飾“宥”,增強了“宥”的程度和範圍,表示一種徹底的、廣泛的、不留餘地的寬恕和赦免,帶有滌除罪責、恢複清白的意味。可以理解為“徹底寬恕”、“完全赦免”、“滌罪寬宥”。
  2. 古代文獻中的使用:

    • “蕩宥”一詞在古代文獻中主要用于描述帝王或朝廷對罪犯、有過失者的寬大處理,體現統治者的仁德或恩典。
    • 例如:
      • 《宋書·孝武帝紀》: “可大赦天下,唯……不在蕩宥之例。” (意思是:可以大赦天下,但某些特定罪行不在徹底赦免的範圍之内)。 此例說明“蕩宥”與大赦相關,指赦免罪行。
      • 《南史·齊本紀下》: “诏降宥罪人,殊死已下悉原除。” (此處的“宥”與“蕩宥”含義相通,指赦免罪人)。 雖然此處用“宥”,但語境與“蕩宥”類似。
    • 它常出現在帝王诏令、赦文或史書記載赦免事件的語境中。

“蕩宥”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意指徹底地寬恕、赦免罪過。它強調寬恕的徹底性和廣泛性,帶有滌除罪責的含義,常見于古代帝王赦免罪犯的語境中,體現了上位者的寬仁或恩典。

參考來源:

請注意: 由于“蕩宥”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語詞,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其釋義主要依據權威古代漢語詞典和古籍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蕩宥”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釋

“蕩宥”意為寬恕、赦免,多用于古代文獻中表示對罪責的寬容處理,尤其指官方或上位者的赦免行為。例如:

二、字義分解

  1. 蕩(dàng)
    包含多重含義:清除(如“掃蕩”)、洗滌(如“滌蕩”)、搖動(如“蕩漾”),以及放縱(如“放蕩”)。
  2. 宥(yòu)
    專指寬恕、原諒,如“原宥”“寬宥”。

二字組合後,“蕩”的“清除”與“宥”的“寬恕”結合,引申為徹底赦免或全面寬容。

三、用法特點

四、相關詞彙

近義詞:赦免、寬宥、原宥
反義詞:嚴懲、追究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用例,可參考《後漢書》《宋史》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暗壩安内擺頭苞筍襃忠北緯鼈咳不量倡始承辦趁腳崇化蠢寶聰明絕世丹愚盜獵典美定封東土法額定功率反經燔銷廢敗芙蓉面複文工間操乖亂過實皇威火成岩講咨金銮殿樛葛狂矞蘭友瓜戚斂藏零藉倫叙驢券毛薛煤炱鳥鼠同穴女宿窮櫩畦畹毵娑色忤少先隊十二神隨時施宜桃葉渡跳噴調三惑四頽慌完蛋慰釋香泥香液享用嘯傲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