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峻剛正。《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錯 為人陗直深刻。” 宋 洪邁 《夷堅丁志·水上婦人》:“ 京西路 提點刑獄 周君 ,以威風陗直震郡縣。” 明 宋濂 《餘左丞傳》:“ 闕 在位,知無不言,言陗直無忌。”
“陗直”一詞可能存在用字偏差。經查證,“陗”讀作qiào,本義為“陡峭”,與“直”組合成詞的情況較為罕見,目前權威詞典中未見收錄該詞條。
若您實際想查詢的是“鲠直”(或“梗直”“耿直”),其含義為:性格剛正不阿,為人正直坦率,讀音為ɡěnɡ zhí。例如:“他鲠直的性格讓他在官場中屢遭排擠,卻始終堅守原則。”
建議核對原詞字形,若需查詢其他相近詞彙,可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進一步解答。
《陗直》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峭直、陡峭的樣子。
《陗直》的部首是阝(阜),它屬于左右結構的漢字。它的總筆畫數是12畫。
《陗直》是古漢字,源于中國古代文字的發展。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陗直」。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漢字《陗》的上部通常寫為「㐃」,中部為「阝」,下部為「殳」。《直》的上部寫為「十」,下部為「㇏」。
1. 山路十分陗直,我們必須小心行走。
2. 他一擡頭,發現前方有一座陗直的山峰聳立。
1. 陗峭:形容山勢或建築物高聳陡峭。
2. 陗立:形容物體高聳直立。
1. 陡峭:指山勢或其他物體的斜度很大。
2. 峻峭:形容山峰或山勢特别陡峭。
1. 平緩:表示斜度或傾斜程度小。
2. 坦坦蕩蕩:形容地面平坦,無障礙。
【别人正在浏覽】